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8|回复: 4

[社会万象] 贵阳6老人“复原”纪念塔

发表于 2011-12-20 00:32: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阳6老人“复原”纪念塔

        [导语]纪念塔——贵阳很有标志性的路段,但是这里究竟是有塔还是没塔却没多少人说得清楚,甚至在档案馆也查不到关于是否有塔的任何图片资料。 不过近日,有6位70来岁的老人却凭借自己儿时的记忆,将纪念塔“复原”,只为让贵阳人能一睹纪念塔的容貌,记住纪念塔祭奠着的贵州国民革命军102师6000多位先烈的在天亡灵,记住贵州人民在抗日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
        纪念塔——贵阳很有标志性的路段,但是这里究竟是有塔还是没塔却没多少人说得清楚,甚至在档案馆也查不到关于是否有塔的任何图片资料。
        不过近日,有6位70来岁的老人却凭借自己儿时的记忆,将纪念塔“复原”,只为让贵阳人能一睹纪念塔的容貌,记住纪念塔祭奠着的贵州国民革命军102师6000多位先烈的在天亡灵,记住贵州人民在抗日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
        “老贵阳”寻找
        纪念塔的照片
        蔡长英本是贵阳护理学院的退休教师,别看她今年已经67岁了,可是她也没亲眼见过纪念塔。 可在2008年,老人为了制作一段与纪念塔有关的视频,开始通过朋友上网查阅资料,但没有找到相关的图片。最后,老人寄希望于档案馆,可是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200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档案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找到一张纪念塔的图片。
        从此,纪念塔图片的事就成为蔡老的一大心事。2009年,大十字广场展出的《抗战时期纪念塔》,兴奋不已的蔡老用相机拍下了这张图片。然而在2011年,同样图片却出现在报道三桥纪念碑的报道中,唯一的区别只是三桥纪念塔的照片上多了一个人,而碑身和背景则和抗日纪念塔完全一样。
        到底哪张照片是错的?
        为了搞清楚事实,2011年3月15日,蔡长英陆续找来亲眼见过纪念塔的罗毕霞、高翔和刘大鹤。隐去照片的说明文字后询问这张照片是不是纪念塔?3人均回答:“不是”。为此,蔡长英四处寻找还记得纪念塔模样的人。
        通过儿时记忆
        “拼凑、复原”纪念塔
        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1941年5月纪念塔建成在大南门外,耸立11年后于1952年被拆除。
        为了寻找、查证纪念塔,最完整地描述、绘画出纪念塔的样子,蔡长英通过四处联系找到当年承建纪念塔的石匠高树云儿子高翔、儿媳罗毕霞;参加过南明区地方志对纪念塔记述工作李熙贤、刘大鹤等5人,共同完成纪念塔的“复原”工作。
        “有一次,我生病了,无精打采地坐在基座下的那两道石坎子上,还是一位解放军把我送回家的。” 刘大鹤说,因此能确定当时这个地方应该是两道坎子。
        经过像这样一个个故事的回忆,6位老人基本确定了纪念塔为五层三棱型,但在纪念塔长宽高的数据上犯了难。
        几位老人找到最原始的方法,高翔和罗毕霞老两口专门找了块空地,凭着年少时的回忆一步一步来回走了好几圈,并用尺子丈量,得出结论,平台面积约为46平方米。
        罗毕霞告诉蔡长英,当时自己只有七八岁,可以和3个小伙伴在纪念塔平台一侧并排跑过。为了验证罗毕霞的说法,蔡长英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找来3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让她们并排往前跑,蔡长英拿出卷尺,记录下了3个小女孩儿一起向前跑时所需要的宽度,证实了罗毕霞和高翔的说法。
        “小时候喜欢伸手去摸基座的顶部,每次跳起来都摸不到,要差近20公分的样子。”根据罗毕霞回忆,蔡长英用同样的方式,让小区里七八岁的小女孩跳起来往墙上摸高,多次试验后,取了一个平均数,确定了基座的高度,约2.25米。
        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回忆和估算过后,几位老人对纪念塔的形状和尺度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希望原址附近
        修建纪念性建筑
        “当时102师开赴抗战前线时有将近8000人,而回来的时候只有不足1000人。”在蔡长英看来,纪念塔见证的是贵州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在当时的西南五省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广东中,排名第二,如果按照人口比例,贵州则排名第一。
        然而,在很多电视剧、历史故事中,这些却很少被人提及,知道黔军将士英勇事迹的人越来越少,见过纪念塔原貌的人也在渐渐变老,和当年的同龄人努力回忆恢复纪念塔原貌,并非是想重建纪念塔,仅仅是想给后人留下一个可供参考和回忆的真实材料,告慰牺牲的黔军将士。
        “南京的新街口,立了一块象征性的铭牌,纪念革命先烈。”几位老人认为,可以在现在的纪念塔位置,立一个小石碑,刻下那段历史,或者像一些网友建议的那样,在纪念塔新修建的地下通道内,拿一小块地方,刻录下这些先烈的故事,还原一副纪念碑的图案以告后人。
        上周,6位老人共同将贵阳智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帮助制作好的3D复原图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捐赠给贵阳档案馆,该馆表示,对纪念塔历史感兴趣的市民,可在工作时间持本人身份证到档案馆查阅。
        建塔原委
        1940年9月,黔军102师在长沙第二次会战后,撤到湘阴(洞庭湖南岸)休整补充。为了纪念历次作战牺牲官兵,柏辉章在师部驻地关王桥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以告慰烈士们的英灵,缅怀亲人们的业绩。贵阳各界人士和部分烈士家属应邀到会。为了永远不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屠杀我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世代牢记贵州儿女流血牺牲保卫祖国的英雄事迹,与会者纷纷要求在家乡建立一座纪念塔,以资纪念。
        通过6位老人的努力
        拼凑的纪念塔是这样:
        纪念塔原址应该位于如现在新华路北段、瑞金南路、市南路这三条路的交汇处,占地面积约46.24平方米,塔高10.2米,象征贵州整编102师。碑身用的是贵阳的老建筑最常见白棉石,其它部位则用的是和甲秀楼一样的青石为材料。
        纪念塔共分为五层,第一层为塔基,是用青石砌的台子。石板朝内一面刻着阵亡烈士姓名、年龄、籍贯、职务、军衔,朝外一面上刻着花纹。四面都有进出口,进出口处有三道石坎子,可让人从路面走到最底层台子上活动。
        第二层为护基座层,是围着基座的两道青石坎子,人在上面可走动。
        第三层是基座层,正面刻贵阳名人周素园书写的铭文,其它两面刻304团团长陈蕴瑜在砀山壮烈殉国的事迹,阵亡将士姓名、年龄、籍贯、职务、军衔。整座纪念塔上有72个阵亡将士名单。
        第四层就是主碑身,用白绵石砌成的下大上小高 6米的三棱形石碑,象征着一把锐利的刺刀直刺敌寇胸膛。石碑有一面正对南明桥方向,三面都刻贴金的碑名——“国民革命军第一百零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和落款“师长柏辉章题”,字体为楷书。
        第五层即塔顶层,是用白绵石做的高95公分的石碑装饰即俗话说的帽子。据贵阳档案馆认证,这是迄今为止,对纪念塔最接近的、最全面的、最完整的描述。【来源:贵阳网】
纪念塔3D鸟瞰图.jpg
纪念塔3D正面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05:18:1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7:33:30 | 查看全部
谢谢老师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9:05: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4:17:04 | 查看全部
谢谢老师关注本版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