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五队创新管理纪略
作为一支连续开采21年的老牌采油队,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5队在开采难度不断增大、没有新井更替、人员思想活跃、队伍管理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今年以来,这个队共生产原油5.38万吨,超产1200吨,创造了该队老区块开采的又一个奇迹。这个队是如何保持产量稳中有升、成本不断下降和实现队伍和谐稳定的呢?
看井变管井 思想上高地
今年年初,当该队接到5.36万吨的原油生产指标后,全队干部员工感觉压力很重,因为该队管理的三区属于老区块,采出程度高,后备储量不足,老层系汽窜加剧,注汽地冒现象多,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该怎么办?这些矛盾如何解决?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该队针对原油生产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扬“亮剑”精神,结合“比学赶帮超”、“我的岗位我尽责”、“爱岗敬业,共谋发展”等活动,开展竞赛评比,营造氛围,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举行座谈讨论会、家底大盘查、潜力大讨论,回顾三区的发展历程,查摆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集思广益,献计问策,让员工管、让员工做。同时,分层面开展“比着学,赶先进,争一流,创标杆”活动,员工“争当技术能手”、班组“争创优胜班组”,将创优夺标的热情融入工作。技术能手刘君勤学苦练,今年一举夺得油田技能大赛采油工状元,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新员工徐翡、雷丽等默默付出,成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典范。正是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使老员工焕发青春,新员工更具活力。
“不会用人就不会管理,用不好人就管不好井”是该队队长赵绍国常说的一句话。该队突破传统的用人机制,不分用工性质,敢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大胆启用了有抱负、会管理的劳务工王金秋担任36号计量站站长。她嘴勤多问、腿勤多跑、手勤多练,在今年油矿开展的“大干三季度”劳动竞赛中,该站生产经营指标始终名列前茅。
这种新的用人方式,符合了油田倡导的人才成长机制,让全队的劳务工看到了希望和奋斗目标,激励着他们以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实现了从“看井人”向“管井人”的转变。
精管提产量 创新求效益
今年以来,面对自然递减加快、单井产量下降、开发成本升高的难题,该队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确立了“以精细管理为基,以开拓创新为魂,以提升效益为本”的发展思路,把老井产量稳中有升、成本消耗控中有降作为工作重点,精雕细琢,创新创效,努力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
为了准确掌握油井生产动态,该队以“四八管理”为基础,落实“五线一图”分析法,油井状况分析更加简洁直观,可以随时处理油井异常状况,降低作业频次;通过建立“油井健康卡”,对排查出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油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油井采油时率;推行“望、闻、问、切”过程管理模式,及时排查日常管理和生产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症结,消除安全隐患,为老井产量稳中有升提供保障。
只有不断解决生产难题,才能提高开采效果。该队以“赵学良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高级技师赵学良的引领、带动作用,员工舒卫军、张云伟、叶玉贵、雷丽等提出的革新方案、增产建议应用后,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仅2011年,“赵学良创新工作室”就有11项创新成果问世,其中“油井套管气自动排放装置”和“恒压注汽阀”推广应用后,杜绝了油井频繁砂卡现象的发生,与去年同期相比作业频次下降了0.02,泵效提高了4.03%,不但提高了生产效果,减少了费用,而且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为了有效降低开发成本,该队在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细化和完善了“区块成本管理法”。根据班组油井、设备状况,把全队操作成本逐级分解到班组、单井,承包到人头,通过理指标,抓单耗,控节点、定措施,挖潜力、增效益,逐步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系统,做到了单井投入清、班组支出明,实现了成本的合理投入和使用。2011年,该队成本消耗与计划相比节约了5.3%。
亲如一家人 共办一家事
“媳妇,俺从新疆回来,快到家了。刚才朋友打电话说采油5队很不错,该怎么办呢?”今年8月23日,在河南油田塔河项目部工作期满,还没有到家的井楼油矿员工李开东打电话给妻子,商量着回来后上班的事。“可不是,俺也听说,今年分劳务工的时候,大伙争着要到采油5队。”妻子的一番话,坚定了李开东的决定。
是什么让这个队好评如潮,成为大伙心目中的“香饽饽”呢?
“一个集体,团结务实才能腾飞,和谐互助才有活力。”该队党支部书记李爱国对此感受颇深。该队开展的“一助一”、“送温暖”和“生日送祝福”等活动,把组织的关爱送到员工的心坎上;“四必谈,四必访”让员工情有所归,心有所寄。今年10月份,该队员工姚书君的父亲去世,当姚书君和母亲正孤苦无助的时候,该队干部冒雨打的赶到了距离百公里的镇平县。看着徒步走入村庄,满身泥污的队干部,母女二人热泪盈眶,顿时有了依靠和寄托。处理完丧事,母亲再三叮咛姚书君:“有这样好的领导,你一定要好好干活儿,可别给他们丢人啊!”没到守孝期满,姚书君便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夺油生产中。
亲如一家人,共办一家事。该队不论用工身份,都一视同仁,注重的是态度、能力和业绩,而不是关系、门路和人情。只要工作表现好,思想素质高,全民工和劳务工都能得到认可、表扬和激励。员工王金秋由劳务工转换成全民工,劳务工张超峰、徐翡成长为班站长的事例,激励了大家的积极性,全队员工学习劲头高、工作激情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谢玉文 刘慧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