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去年3月份进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一装厂从事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今年已成为所在班组的一名生产骨干;他只有23岁,却已经是一装厂青年工人中的佼佼者;他的梦想是成为数控专家。他就是一装厂大件车间数控加工中心工段的张二欢。
在生产现场,大家经常能看到张二欢翻阅资料、找师傅请教的身影;无论是中午还是下班后,他常常一个人蹲在机床边,拿着零件比画着、测量着、思考着……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他有时甚至加班到夜里两三点,太累了就在更衣室里将就休息,第二天接着上班。
因为张二欢工作勤奋刻苦,善于思考,一装厂特将他推荐给612所的数控加工专家、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王宝栋当徒弟。从此,无论上班下班,无论刮风下雨,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向王师傅学习请教,这使他的技能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不久他就在一装厂青年工人中崭露头角。
张二欢在加工C502动力输出轴壳体时,由于加工表面要铣削、钻孔和镗孔,在装夹工件时夹具不能压紧固定,只能靠挤压固定,定位基准总是不准确,他就去向王宝栋师傅请教。在师傅带他参观612所的生产现场时,他在一台加工设备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回来后,他摸索了好几天,终于摸索出了这类零件的装夹固定方法,并对夹具进行了改进,为厂节约夹具制作费3500余元。期间,由于刀具不具备,他采取代用镗刀,又为厂节约24000元,班产也由原来的2套成品提高到4套。
勇挑重担,不断超越自己是张二欢孜孜追求的目标。有一次,一批X802外半壳体毛坯刚到货,用户就急着要货。但是,如果按照原来的方法加工,班产仅有8件,而这“老八件”在工友眼里已经是班产的极限。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张二欢再次临危受命,他当场立下了班产不少于12件的“生死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围着机床和毛坯转,不停地测量和摸索,终于创造了分工序加工的方法,班产由8件提高到了14件,这在工友们的眼里是个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