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巾帼不让须眉
——记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裸线车间 张玉琴
黄亚萍、潘瑞
聪慧的双眼偶尔流露出淡淡的笑意,一身蓝色工装的张玉琴语不惊人,但内心里却有一股子拼劲儿和钻劲儿。这不,2011年5月19日在江苏宝应县宝胜集团举行的全国电线电缆制造工(拉线工)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参赛的张玉琴凭借平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娴熟技艺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为特变电工产业工人争了光,也为她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了绚丽的一笔。
今年31岁的张玉琴是特变电工新缆厂裸线车间的一名普通女工,她在家里排行老五,共有兄弟姐妹9人,其中女姊妹有7人,有点像《天仙配》里的“七仙女”,但是张玉琴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可都是凭着脚踏实地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张玉琴说,她1999年从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就来到特变电工新缆厂工作了,开始时在橡缆车间编织机、束线机工序工作,后来到了裸线车间做起了拉线工。
张玉琴说,拉线可是个苦活、累活。裸线车间铜线中拉机从进线到出丝要经过17道模具,小拉机要经过22道模具。生产过程中要更换产品规格时费力又费时,更吃劲的是中拉设备铜丝进线工装需人工上下搬运,劳动强度非常大,如果遇到铜杆质量性能不稳时,生产过程中会频繁发生断丝,穿模,绕线,十分繁琐。但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生产最前线的操作女工,在车间“挑战新纪录”劳动竞赛期间,在面临生产人员严重不足,交货期紧急的情况下。张玉琴不怕吃苦,每天面对5—6倍于自己体重的铜线工装,一人操作六、七台小拉丝机设备,周围的同事看到她在多台拉机设备中穿梭、操作,惊讶地询问:“你一个人开这么多台?”目光中带着赞赏和钦佩。在生产过程中张玉琴争分夺秒,提高效率,多项产品创班产新纪录,生产1.33mm2、1.68mm2、0.4mm2、0.15mm2单丝产品时分别创班产2吨、2.3吨、500公斤、90公斤的班产新纪录,未出现一起产品质量问题,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2011年应工厂特种电缆开发的需求,张玉琴承担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五类导体及电焊机电缆、屏敝软化丝等不同规格达40多个品种新产品线芯的拉制,生产过程中她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所拉制的单丝各项性能检测全部达标。在安全方面,张玉琴以身作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认真做好点检卡记录。对新进员工耐心细致的做好“传、帮、带”工作,只要徒弟愿意学,能吃苦,她把自己的所有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她说:“我没有什么窍门,心细、负责,把车间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就一定能够做好 ”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面对平常很大的工作量,张玉琴不怕吃苦,她生产的产品越多,工资就会更高,新缆厂计件工资的薪酬制度让她找到了挑战自我的兴奋点。随着技术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张玉琴的工资也在上涨,她说自己最多的时候拿到过4000多元的月工资,那是她劳动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些钱可能远不如她的姊妹们干个体做生意挣的钱多,但是张玉琴感到内心很踏实、很幸福,因为作为特变电工的一名产业工人,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工资,更有对于企业和社会做贡献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每天走进绿草茵茵的厂区,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张玉琴感到有一种稳定踏实的归属感。 正是因为张玉琴有一种甘于吃苦,勤于钻研的精神,所以她在劳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张玉琴说,2011年全国劳动技能大赛,她所参加的是拉线工“小拉”组比赛,有1250人参加了预赛,106人参加了决赛。按照比赛规则,张玉琴通过了拉线理论测试和“小拉”接头、穿线模的速度、操作手法、出线的质量和产量等项测试,一路闯关夺将,最终在决赛中与22名选手进行了激烈角逐后,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三等奖。
2011年6月15日,张玉琴以优异的劳动技能被特变电工股份公司评为技师职称,迈开了她职业生涯的新步伐。1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已经成家立业的张玉琴对于特变电工有一份沉甸甸的感情,那就是成长的磨练终于让她从稚嫩走向了成熟,踏响了生活之流中的那根动人琴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