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81|回复: 8

《子不语》——清-袁枚(古文翻译)

发表于 2011-12-31 09:18: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购筑“随园”,自号随园老人,优游其中近50年。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了沈德潜的主张,创为性灵派。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他的诗作多写性灵,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关乎民情者不多,缺少社会生活内容,但比那些模拟格调或以考据文字为诗的作品,却别具清新灵巧之风。有《小仓山房诗文集》。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21:37 | 查看全部
李通判
  广西李通判者,巨富也。家蓄七姬,珍宝山积。通判年二十七疾卒。有老仆者,素忠谨,伤其主早亡,与七姬共设斋醮。忽一道人持簿化缘,老仆呵之曰:“吾家主早亡,无暇施汝。”道士笑曰:“尔亦思家主复生乎?吾能作法,令其返魂。”老仆惊,奔语诸姬,群讶然。出拜,则道士去矣。老仆与群妾悔轻慢神仙,致令化去,各相归咎。
  未几,老仆过市,遇道士于途。老仆惊且喜,强持之请罪乞哀。道士曰:“我非靳尔主之复生也,阴司例:死人还阳,须得替代。恐尔家无人代死,吾是以去。”老仆曰:“请归商之。”
  拉道士至家,以道士语告群妾。群妾初闻道士之来也,甚喜;继闻将代死也,皆恚,各相视噤不发声。老仆毅然曰:“诸娘子青年可惜,老奴残年何足惜?”出见道士曰:“如老奴者代,可乎?”道士曰:“尔能无悔无怖则可。”曰:“能。”道士曰:“念汝诚心,可出外与亲友作别。待我作法,三日法成,七日法验矣。”
  老仆奉道士于家,旦夕敬礼。身至某某家,告以故,泣而诀别。其亲友有笑者,有敬者,有怜者,有揶揄不信者。老仆过圣帝庙--素所奉也,入而拜且祷曰:“奴代家主死,求圣帝助道士放回家主魂魄。”语未竟,有赤脚僧立案前叱曰:“汝满面妖气,大祸至矣!吾救汝,慎弗泄。”赠一纸包曰:“临时取看。”言毕不见。老仆归,偷开之:手抓五具,绳索一根。遂置怀中。
  俄而三日之期已届,道士命移老仆牀与家主灵柩相对,铁锁扃门,凿穴以通饮食。道士与群姬相近处筑坛诵咒。居亡何,了无他异。老仆疑之。心甫动,闻牀下飒然有声,两黑人自地跃出:绿睛深目,通体短毛,长二尺许,头大如车轮。目睒睒视老仆,且视且走,绕棺而行,以齿啮棺缝。缝开,闻咳嗽声,宛然家主也。二鬼启棺之前和,扶家主出。状奄然若不胜病者。二鬼手摩其腹,口渐有声。老仆目之,形是家主,音则道士。愀然曰:“圣帝之言,得无验乎!”急揣怀中纸。五爪飞出,变为金龙,长数丈,攫老仆于室中,以绳缚梁上。老仆昏然,注目下视:二鬼扶家主自棺中出,至老仆卧牀,无入焉者。家主大呼曰:“法败矣!”二鬼狰狞,绕屋寻觅,卒不得。家主怒甚,取老仆牀帐被褥,碎裂之。一鬼仰头,见老仆在梁,大喜,与家主腾身取之。未及屋梁,震雷一声,仆坠于地,棺合如故,二鬼亦不复见矣。
  群妾闻雷,往启户视之。老仆具道所见。相与急视道士。道士已为雷震死坛所,其尸上有硫磺大书“妖道炼法易形,图财贪色,天条决斩如律令”十七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22:26 | 查看全部
翻译:
李通判
广西地界有个叫李通判的人富裕人家,家里面娶了7个美貌的女子,珠宝就像山一样堆积。李通判这小子不走运27岁时因为生病死了,他的家里有一个老仆人一向是忠厚老实,心里对他的主人如此年轻就死了感到很悲痛,和通判的7个老婆(实际上姬只是美貌女子,没办法,让她们当老婆算了)设立了法会祭奠。突然间一个道士闪亮的拿着符箓来化缘。老仆人呵斥他说:“我家的主人都死了,哪有时间来让你化缘!”道士笑着说;“你也在想着你家主人死而复生啊,我能够施法让他还魂。”老仆人一听,心想:“哎呀!”立刻蹭蹭的跑回去告诉李通判他的老婆们,所有人听到后都很惊讶啊,“乖乖,还能还魂啊。”立刻出去迎接,可是道士呢,不在了。这一群人立刻傻眼了,互相指责是各自的过错,怠慢了神仙一样的人物。
  没过多久啊,老仆人在市集上又遇到了道士,老仆人当然是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欣喜,死活拉着道士哀求着怎么着也要帮助一下。道士就说了:“我不是不让你们家主人死而复生啊,阴间有个惯例,要想某个人死而复生,必须要有个人代替他去死啊,我怕你们家没人愿意,所以我离开了。”
老仆人说:“那说不定呢,道长请先跟我回去,我们商量一下。”老仆请道长回家后,一和李通判的那些老婆们说通判可以死而复生,大家都很高兴,等到说到必须有个人去代替李通判死时,美女们都生气了,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说话了。老仆人果然忠心耿耿,毅然的说道:“你们都正值青春貌美,就这样死了不值,我这个老家伙反正是风烛残年,何惜一死!”
    “道长,我决定了,我愿意代替我家主人死!”
     “道长可以么?”
     “你能做到不恐怖不反悔么?”老仆人坚定的回答说:能。“
     "即然这样,那么你就外出去和你的亲友们道别吧,3日后我做法,7日后效果就出来了。”
     老仆人对这位道长自然恭敬,每天都极尽的服侍他,老仆人想想应该也和亲友告别了,每到一家亲友告别时,有爱怜的,有同情的,有调侃不信的
     经过圣帝庙时,老仆人进去跪拜到:“圣帝老人家啊,可怜可怜我吧,我代替我家主人死,只求能放我家主人魂魄回来。”话还没说完,只见一个赤脚僧跳出来呵斥道“你大祸临头了,看你满面妖气,我救你,希望你不要泄露”给了老仆人一个纸包,说完之后就不见了。老仆人偷偷的打开一看“勾锁5个,绳子一个。”他也不明白啊,放在自己怀中先看看吧。
  等到3天时间的期限到了。道士让老仆人和主人的灵柩相对,用铁锁住扃门(这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凿了一个洞来让老仆可以吃东西。道士与李通判的那些老婆们呢就站在不远处开坛做法,过了一会儿也没发觉有什么异状。但是老仆人起了疑心,心里刚动了这个念头,有2个鬼从地上钻出,绿眼睛全身都是短毛,身高2尺,头大的想车轮,一边走一边看着老仆人,用牙齿咬开了一条缝。缝开了后,传来一声咳嗽,样貌是家主没错,可是听声音确实道士的声音。2鬼开了棺材,用手按住肚子,再看样貌,哪似刚刚死而复活的人啊。
  老仆人哭泣着说:圣帝的话果然没错啊;“从怀中掏出纸包打开,勾锁化为无爪金龙将老仆人从另一具棺材中救出,用绳子将其固定在房梁上。
   老仆人年纪大了,一折腾头有点昏,等到好了点往下一看,那2个鬼和道士跑到他的棺材那找他,一看到老仆人不在,立刻大呼“”阴谋失败了。“它们都开始找老仆人,可是怎么着也找不到,那个附身在家主身上的道士愤怒的跑到老仆人睡觉的地方,把他的被子全部撕碎。突然有一个鬼发现了老仆人在房梁上,非常高兴,与家主一起想腾身而起将老仆人抓下来。还没到房梁,突然一个雷打下来,仆人坠落于地,棺材也合上了,2个鬼也消失了。
    李通判的老婆们听到雷声,都过来看,老仆人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大家都很惊讶,立刻去看那个道士,那个道士已经被雷震死在法坛上,尸体上用硫磺写着。”妖道练法易形,图财贪色。天条斩绝如律令。“十七个大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25:02 | 查看全部
蔡书生
  杭州北关门外有一屋,鬼屡见,人不敢居,扃锁甚固。书生蔡姓者将买其宅。人危之,蔡不听。券成,家人不肯入。蔡亲自启屋,秉烛坐。至夜半,有女子冉冉来,颈拖红帛,向蔡侠拜,结绳于梁,伸颈就之。蔡无怖色。女子再挂一绳,招蔡。蔡曳一足就之。女子曰:“君误矣。”蔡笑曰:“汝误才有今日,我勿误也。”鬼大笑,伏地再拜去。自此,怪遂绝,蔡亦登第。或云即蔡炳侯方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26:43 | 查看全部
翻译:
  杭州北关门外有一所房子,经常闹鬼,人都不敢居住,所以把房子锁的严严实实的。有一个书生姓蔡,想要买这所房子。人们都告诉他危险,蔡书生不听。买好房子以后,他的家人都不愿意去住,于是蔡书生自己一个人去房子里点着灯烛坐着。
     到了半夜,只见有一个美女飘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向蔡书生盈盈拜下,随后在房梁上系了一根绳子,伸着脖子就套进去了。蔡先生一点都不害怕。那美女又系了一根绳子在旁边,向蔡先生微笑招手,蔡先生伸了一只脚进去,美女愣了半天,说:“您错了撒!”蔡先生微微一笑:“是你错了才有今天,我不会(像你)这样错!”美女鬼痛哭ORZ,良久,深深一拜,飘然而去。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怪异的事情,蔡先生也高中及第,据说这个人就是布政使蔡炳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9:59:28 | 查看全部
南昌士人
  江南南昌县有士人某,读书北兰寺,一长一少,甚相友善。长者归家暴卒,少者不知也,在寺读书如故。天晚睡矣,见长者披闼入,登床抚其背曰:“吾别兄不十日,竟以暴疾亡。今我鬼也,朋友之情不能自割,特来诀别。”少者阴喝,不能言。死者慰之曰:“吾欲害兄,岂肯直告?兄慎弗怖。吾之所以来此者,欲以身后相托也。”少者心稍定,问:“托何事?”曰:“吾有老母,年七十馀,妻年未三十,得数斛米,足以养生,愿兄周恤之,此其一也。吾有文稿未梓,愿兄为镌刻,俾微名不泯,此其二也。吾欠卖笔者钱数千,未经偿还,愿兄偿之,此其三也。”少者唯唯。死者起立曰:“既承兄担承,吾亦去矣。”言毕欲走。
  少者见其言近人情,貌如平昔,渐无怖意,乃泣留之,曰:“与君长诀,何不稍缓须叟去耶?”死者亦泣,回坐其床,更叙平生。数语复起曰:“吾去矣。”立而不行,两眼瞠视,貌渐丑败。少者惧,促之曰:“君言既毕,可去矣。”尸竟不去。少者拍床大呼,亦不去,屹立如故。少者愈骇,起而奔,尸随之奔。少者奔愈急,尸奔亦急。追逐数里,少者逾墙仆地,尸不能逾墙,而垂首墙外,口中涎沫与少者之面相滴涔涔也。
  天明,路人过之,饮以姜汁,少者苏。尸主家方觅见不得,闻信,舁归成殡。
  识者曰:“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其始来也,一灵不泯,魄附魂以行;其既去也,心事既毕,魂一散而魄滞。魂在,则其人也;魂去,则非其人也。世之移尸走影,皆魄为之,惟有道之人为能制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8:53:26 | 查看全部
翻译:
江南南昌县有两个读书人,在北兰寺读书,一个年长,一个年少,两人关系很好,很是谈得来,有一天,年长的回家了,不幸猝死,年少的人不知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寺内读书,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看见年长的老友从窗户进来,上床把手搭在自己背上说:“我跟兄弟你离别还不到十天,竟然就得了暴病身亡,现在我已经是鬼了,朋友之情我舍不得啊,今日来此,特来跟你告别”年少者吓得差点背过气去,说不出来话。死者安慰他说:“我如果想害你,又怎么能告诉你实情呢?兄弟千万不要害怕。我这次来呢,是有原因的,我想把身后事托付给你。”年少者停了后心里稍微安定下来了,问死者:“要托什么后事呢?”死者说:“我有七十多岁的老娘,我媳妇还没满30,只要几斛米,就足矣养活他们了,希望兄弟你能体恤,这是一件事。我有些文稿还没能出版,希望您能帮我联系出版社出版,使我的名字不至于那么快被人忘记,这是第二个请求;我还欠卖笔的人好几千铜钱,还没有换,希望您能帮我还掉,这是第三个请求。”年轻的人赶紧答应,死掉的人站起来说:“既然您都答应了,那我就走了。”说完就要起身离开。
  年轻的人看到死掉的人很有礼貌,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也就不怎么害怕了,就哭着挽留他,说:“要和您永别了,为什么不多留一会儿呢?”,死掉的人也哭了,二人回到床边坐下,聊起来以前的事情,没聊几句,死掉的人站起来说:“我得走了。”,但是却站着没有走,两眼直直的,脸上渐渐显露出腐烂的样子,年轻的人开始害怕了,说:“您都说完了,赶紧走吧!”死尸不走,年轻的人拍打着床大声喊叫,还是不走,仍然站着,这年轻的害怕了,爬起来就往外面跑了出去,死尸也追了出来,年轻的越跑越快,这死尸也越跑越快,跑了好几里路,年轻的翻过一堵墙倒在了地上,死尸翻不过去,只有头探过来看着年轻的人,嘴里的口水不停的流到年轻的人的脸上。
  天亮了以后,路过的看到年轻的人,就用生姜水喂他,把他救醒了。死尸的家人正在寻找尸体,听说在这里,就来把尸体带走入土为安了。
  
  听说的人说:“人的魂是善良的,而魄是邪恶的,人的魂是有灵气的,而魄是愚笨的,他刚来的时候,魄附着在魂的上面,交待完事情以后,魂就散去了,而魄却留下了。魂在,就是他本人在,魂不在了,他就不是他自己了。世上的行尸走肉,都是受魄控制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制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09:15:2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7 08:28:18 | 查看全部
多发一些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