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27|回复: 9

走进2012年,煤矿职工有话说

发表于 2012-1-3 00:23: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跟帖1069期】走进2012年,煤矿职工有话说
杨涛  杨华
已经告别的2011年,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者们用汗水和奉献奏响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最强音,唱响了“十二五”的开门红,对此,我们也更期盼即将到来的2012年会给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温暖。
对此,日前,笔者走进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采访了几位煤矿职工,请他们谈谈自己在2012年里的想法和期盼。
机电专家周德熬:
周德熬现任小河嘴煤矿机电副总工程师,是该矿机电技术拔尖人才,2008年起就被四川省经信委特聘为煤矿机电专家。作为一名在极薄煤层开采矿井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矿工,他呼吁:请关注极薄煤层矿井,希望2012年国家能加大对极薄煤层矿井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标准划分,我国煤层厚度小于0.8m都属于极薄煤层开采矿井。因为煤层狭窄,一直以来,极薄煤层采煤被称为“夹缝里淘金,骨头缝里剔肉”。安全事故多,矿井产量低成为了极薄煤层矿井的发展之痛。
说实话,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矿工基本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能适应井下艰苦的作业环境。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还停留在落后的采煤方式上止步不前,试问,以后谁还愿意自己的孩子、还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到条件这么艰苦、安全系数得不到保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去挖煤呢?如果极薄煤层矿井不推行机械化,最终路只有越走越窄。
在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煤矿安全生产的今天,我们极薄煤层开采矿井希望国家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极薄煤层矿井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探索适合薄煤层开采企业的机械化开采之路,解决极薄煤层开采企业生产不稳定,安全生产无保障的现实问题。
掘进班长王树全:
王树全是小河嘴煤矿掘进一队3班班长,2010年获得了川煤集团首届十佳班组长荣誉,在2011年成为了小河嘴煤矿历史上首个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说:我有四个新年愿望,希望作业环境更好一些,职工培训更多一些,技术改造更快一些,文化氛围更浓一些。
我们一线煤矿工人希望国家从多方面关心煤矿职工,劳动保护、工伤保险等制度能逐步健全。同时,还要关注煤矿职业病的防治,因为煤矿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对矿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现在我们煤矿职工早已告别过去“傻、大、黑、粗”的形象了,职工参与培训的渴求越来越多,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获得技师或者高级技师资格。同时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对获得不同级别技能鉴定资格的职工给予不同的岗位津贴,从而有效调动职工学习技术、参加岗位培训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调动那些年龄偏大、不愿学习技术的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老一辈矿工基本上是井下、区队、家庭,三点一线,一年四季单调、周而复始。希望企业能以人为本,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煤矿的凝聚力和职工的自豪感,真正成为一线职工的精神家园。
采煤队长杨鹏程:
杨鹏程是小河嘴煤矿采煤三队的队长,是该矿一名从农民工干起的区队管理人员,管理着手下100多号矿工,为此他深感自己肩头责任重大。谈起对2012年的感受,他说:我希望兄弟们都能留下来。
目前,由于极薄煤层开采矿井作业环境恶劣,职工收入不高,导致像我所在的小河嘴煤矿这样的南方极薄煤层开采矿井招工留人都较为困难,矿井缺员严重,已经制约了矿井的安全发展。
比如,我的区队去年费尽心力招收了21名职工,可还不到12月就走掉了25个人,招工的速度还跟不上职工辞职的速度,使区队劳动力安排捉襟见肘,正常安全生产组织受到很大影响,这使我心里很着急。
希望2012年,我们矿能够在巩固原有职工队伍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住用好职工,同时吸收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加入到我们的采煤队伍中来,促进矿井安全可持续发展。
还有就是,这段时间我很关注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行业的动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供需中的基础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2012年我国的煤炭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步放缓。
我也希望2012年国家能继续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快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缓解因能源短缺而对我们煤炭生产企业形成的安全生产压力。
新进大学生魏洪锐:
毕业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的魏洪锐,2011年9月来到小河嘴煤矿,目前担任该矿采煤一队的技术员。谈起自己对2012年有什么期盼时,他说:一线职工的工资会涨吗?
作为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仍然是我最关心的话题,目前,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虽在逐步提高,但工资分配不合理,企业内部及行业间工资差距继续扩大,大多数企业中直接从事生产、销售、管理岗位的一线职工收入长期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解决低端劳动群体收入水平的问题上,光靠政府设置最低工资标准是不够的。比如,采矿业职工和金融业职工之间的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大,如果单独用一个标准调控显然不合理。建议国家应有个兜底线,各个行业在国家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的指导下进行工资协商。国家还应当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工会组织及劳资专家为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提供决策,保障我们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权益的话语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00:26:59 | 查看全部
老哥啊几点了,晚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09:05:56 | 查看全部
话说的好坚决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0:47:48 | 查看全部
以点带面,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2:55:5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7:33:29 | 查看全部
修改稿,请各位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20:25:02 | 查看全部
这篇是修改稿杨老师,改的不错,但总体该觉还有点太长,不够精炼,不好意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0:46:59 | 查看全部
没错,文字太多了,不好长,还不如老师自己改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3:53:0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4:34:09 | 查看全部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