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63|回复: 6

[散文 随笔 杂文] 好好过年

发表于 2012-1-4 11:42: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re]“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re][pre]过年是所有黑眼睛黄皮肤流着华夏民族血液龙的传人都要过的一个隆重节日,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的节比我们的年有历史有文化有底蕴有人情味。
[/pre]
年是什么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对一年收获的庆祝,更是对来年的希望;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是古老的,更是现代;是游子归家的迫切,更是母亲对孩子平安的祈盼;是休息的驿站,更是起程的加油站,是凝结维系家庭、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发展的精神纽带。

过年短信能打爆,过年让商家赚得钱都装不下,过年让铁路常挨骂可又离不开,过年春晚边看边笑看后又说没劲,过年吃着唱着玩着还大喝没意思。

其实过年不至是年三十一天、二天,七天长假也没过完,前后最少也的过半个月,年味才能淡化下来。

过年辛苦、辛劳,更是欣慰、祥和。

说起我们家年过的能上吉尼斯记录。

我们家从30年前大嫂子进家门,大侄子出生开始一直就在一起过年,发展到老五,也就是我成家生孩子,哥五个,就是五家,二哥家俩孩子,加上另四家四个孩子,老爸老妈整整十八口人一块过年,二十多年,年年如此,让左邻右舍,朋友亲戚羡慕不已。我们家的年过的分外有意思。

年前半个月人人采购不分你我,年前一两天,老父亲老母亲上精心制作,到了年三十上午,孩子们的打闹,我们哥几个贴春联,媳妇们忙着做饭,中午一般分两桌是炸黄糕炖肉。下午垒原煤冒火,包饺子。备好菜料。晚饭,炒、蒸、炖、煮,二十几个菜,主食是饺子,酒是汾酒,饮料。开饭时间在18点多,炕上地上两桌,给故去的爷爷姥爷他们敬酒供饭后,我们就正式开年夜饭。吃着、喝着、聊着、笑着、热闹至极,那真是开心、快乐,只有到那时才体会到大家庭特有一种家的感觉,那是参加其它人再多再热闹的宴席没有的从心底自发的那种难以形容的回归自然地真诚地真心地幸福地感觉。

20点饭毕,央视春晚开始,茶水、瓜子、水果、糖块、好烟,有外面放炮的,有三五一群聊天的,有四个人攉轮子的,有看电视的,……接近零点,全部到院,点旺火,放鞭炮,零点钟志响起时,我们的旺火红起来,礼花升起来,鞭炮响起来,人们叫起来,兴奋狂喊,待震耳的声音略有减弱时,我们排成长队,绕着旺火转圈地,正三圈反三圈。热闹至初一的两点才开始有人睡觉。

初一早七点,小孩子们开始拜年,又开始玩,大人们则开始掏给压岁钱。我娘她们上街,我们则打牌……

初二回媳妇娘家继续着快乐,延续着年的味道,感觉年的幸福。

随着父亲的的离去,和各家孩子们的长大去外地读书上班,大团圆式过年形式被个家过个家的小家庭形式取代了。小有小的好处,不累人,想吃啥就啥啥,卫生、节约,对于孩子们追求个性化的过年方式提到了满足。

现在把年又过到了酒店,也不错,我们大家庭在那里又见面相聚。

今年我不加班,孩子明年高考,那也不能去,就和老婆提前准备好,把母亲岳母接到家里,五口人过年。好好祝两位老人活的开心健康,祝孩子明年高考发挥正常,祝老婆漂亮,把家操持好!我呢?上好班,把工作干好。

现在人都觉得过年不如以前了,其实,年还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们对年的心情、要求高了,赋予年的东西太多了,太复杂了,压力大,生存难,请客送礼,托门找关系,比谁富、讲排场,能不累吗?

其实,过年过的是喜庆、热闹;过年过的气氛、是心情。

过年很简单,是女孩子们身上的新衣服花头绳,是男孩们手里的鞭炮,是男人们的举杯喝酒时嘴里喊着“这一年真累啊!”是女人们在厨房里厨艺集中展示不断叫着“累死我,这年过的没意思!”是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时的笑声,是街上的大红灯笼、门窗上喜庆的对联。

过年,富人当官的有他们的过法。早在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就写过一首名曰《元会》的“过年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欢笑尽娱,乐哉未央。”除夕吉日,诗人与亲朋好友在宽敞高大的厅堂中聚宴,欢声笑语中极尽乐娱,兴致勃勃。嘉会、高堂,欢笑尽娱,曹植《元会》诗所写显然是官宦大户人家过年的情景。

穷人、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过年乐趣。 唐代诗人张子容的《除日》诗,则对百姓人家过年详加记之:“腊月今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贴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余。”除夕这天,民间百姓拾捡柴禾点燃岁末之火,并在家门上贴起春联;正是新春时节,柳枝泛青,春风扑面,花香缕缕,瑞雪点点。穷人过年也不同,如宋代毛滂的“过年诗”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他所写过年情景又是不同。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无论无何,年还的好好过,过好年,才觉得生活才有奔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5:58:33 | 查看全部
喊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1:56:13 | 查看全部
好好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1:56:45 | 查看全部
早在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就写过一首名曰《元会》的“过年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1:58:16 | 查看全部
唐代诗人张子容的《除日》诗,则对百姓人家过年详加记之:“腊月今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贴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1:59:12 | 查看全部
宋代毛滂的“过年诗”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1:59:28 | 查看全部
欣赏,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