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1|回复: 0

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表于 2012-1-5 11:52: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华文化从本质来讲是道德教化的文化,道德回归、道德熏陶、道德实践、道德修养、道德传播等,几乎是中华文化精神与内容的缩影。
  “道德文化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第三部分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论述,强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学习领会这一段重要论述,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认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我国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不仅是道德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魂魄,地位突出且显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将其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石之一,是值得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与重视的。
  中国道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形成了名目繁多、内涵丰富的道德规范或德目,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当今社会,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仍具有深刻影响。中国传统道德中始终贯彻着一种“公忠”的道德原则,强调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重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为整体献身的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群体为本位。公私关系褒扬公而忘私,贬斥以私废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至理名言,古往今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应该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德”,失去它,道德文化就失去了精魂;一个人如果连国家民族都不放在心上,你就别指望他还会有多么好的德行。对个人而言,丧失民族精神就是最大的失德失范,正如《决定》所言:“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实乃大节大义,不可等闲视之。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如此,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古今中外,举凡陷入思想僵化、封闭保守的泥潭,社会便停滞不前以至倒退落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说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动力和取胜的法宝。当初,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不会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正确路线,也不会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正如歌中所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可以说,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的大公大德,要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没有改革创新的思想精神也是不行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国家而言,事关民族兴衰;就集体而言,事关事业成败;就个人而言,事关成长得失。因之,它也是道德文化建设中的大节大义,同样不可等闲视之。
  虽然民族精神更富于传统特征,时代精神更富于现实特征,然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和内在的联系。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鼓舞我们斗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同样位置居要,缺一不可。其内在联系是,民族精神的彰显离不开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中也流淌着民族精神的血脉。不能无视民族精神中的创新传统,也不能割断时代精神中的继承关系。《决定》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当然不允许那种把传统的东西一概视为老旧落后的错误观念;《决定》强调,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当然也不允许一说创新就只讲发展不讲继承,只认新锐而不认优良传统的糊涂认识。
  要在道德文化建设中体现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动员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等多种力量,采取文本、文艺和传媒影响等多种手段,持之以恒、深入细致、生动活泼的熏陶教化,务求春雨润物般的施教成效。还要利用制度和机制的力量,在道德认同、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为道德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