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抓安全须下“针”功夫 提要: 安全工作是基础工程,打基础需下“针”功夫。“一针见血”讲问题,“细针密线”补漏洞,“见缝插针”搞教育,“磨杵成针”打基础,才能为安全发展提供条件。
抓安全须下“针”功夫
俗语云:“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漏洞,足以酿成严重的后果。安全工作更是这样,更需要从细微处着手,下一番“针”功夫。
讲问题“一针见血”。安全工作要经常讲、反复讲,更要盯着问题讲,讲到要害处。现在,一些单位抓安全讲共性问题多,讲个性问题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讲特殊性问题少。有的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听,当新闻传,举一反三查漏洞不够。一位领导同志指出:“抓安全,要有把问题挑在刀尖上的勇气。解决问题,要像老鹰逮兔子,不逮下一块肉来不撒嘴。”有了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一针见血,抓住要害,抓到点子上。
补漏洞“细针密线”。一些单位发生事故案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粗疏,该防范的没有防范,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安全工作讲究一个细字,最需要认真的精神,对隐患和漏洞,宁信其有,勿信其无。但少数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违规未必有事,放松一下未必出事。侥幸是安全的大敌。确保安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有可能导致事故案件发生的漏洞,必须一项一项排查,一个一个堵塞,切实做到“细针密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搞教育“见缝插针”。安全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安全教育只有适应这种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少数单位安全教育内容空洞,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处,仅靠集中教育整顿远远不够,还必须从其固有的特点出发,加强随机教育,善于“见缝插针”。比如,发生案件或出现事故苗头时,及时“以案说法”;传达上级精神或进行事故通报时,注重吸取教训,查找本单位的问题等等。这样“见缝插针”搞教育,往往事半功倍,收到良好效果。
打基础“磨杵成针”。做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最怕一曝十寒,而最需要“磨杵成针”的韧性和耐力。人们常说,安全工作是基础工程。基础工程必须注重打牢基础。出名挂号、急功近利是安全工作的大敌。抓安全需要积百日之功,收一时之效。只有日复一日努力,一点一滴累积,搞好思想教育,健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落实,才能为安全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安全之花开放在精耕细耘的土地上。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采摘安全的花朵,收获胜利的果实。(刘书来)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