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培养“善的竞争力”是治本之道 闻一言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凯旋向该省两会提交提案,建议设立“外来工日”,倡导人们关注和重视外来工。提案还建议广东与更多高校合作,推出更多类似“圆梦计划·北大100”的项目,为新生代外来工提升职业技能创造条件。(见1月11日《南方日报》)
今天,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快速成长,实现着与60后、70后农民工的新老交替,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与父辈相比,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更高,社会见识和知识面更广,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相应地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对政府责任的诉求也更高,迫切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注。
欧债危机不断加深、全球经济低迷之下,我国一些地方用工荒现象仍然突出。面对新生代力量,如果企业继续延续过去的用工模式,采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老套路,而不是在善待新生代农民工上多下功夫,招工难或许将成常态;而对公共治理而言,良性制度资源少、执法疏漏,都可能挫伤新生代外来工追求公平的心态,加剧社会的紧张感和危机感,从而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有学者指出,“企业应该找到一个对工人友好的制度模式,在企业内部构建劳资关系的平衡,以便培育企业有一种可持续的竞争力,即‘善的竞争力’”。而企业具有“善的竞争力”所必须的条件,就是在公共治理所提供制度的激励之下,企业应该正向比拼谁更善待工人——提供更高的薪水,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更有前景的职业能力塑造等。政府也须作出适时调整和制度跟进,为新生代外来工提升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尽快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进而让他们树立起应有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在融入城市、融入企业时更体面地劳动和生活。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