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35|回复: 8

[话题探讨] 龙年的春节更有年味

发表于 2012-1-16 18:22: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年的春节来的特别早!”“是啊,又要过春节了,今年赶上龙年喜庆啊!”班组里,老师傅们聊着过年的事。

作为班组出生的工人,我是这样认为:龙年的春节更有年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是放长假,回归人性化的过年。以往,过年三十不放假,初一才放假,班组一线职工上岗心不在岗位上,早回家又担心班组的事。现在从年三十放假至初七,我们能多陪陪老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放松心情,在时间上确保这个年过的有意义。在岗位上过年,除了拿上班费,企业为班组里送年货既能吃上饺子,还有领导的拜年。其次是吃穿。我们现场过年的食品和衣物种类比以前丰富多了,半成品的也有,花样、数量都能保证供给,挑选,确保过个性化的年。再说文化方面。年三十晚上我们可以看到央视的春节晚会,春节长假电视节目是想看啥有啥。外面更有精彩分呈即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演出。玩的方面更多了,人们玩牌、打麻将,旧有的娱乐方式存在,走出,上网、旅游、学习等新式地年也吸引着人们。

有人说现在我们正失去年的中国味道了,需要大力拯救。我不这样认为。用什么形式过年,什么样的年过的好,人们自然而然地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不需要人为的强制。也不必要非得按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过年。更没有必须着急上火,认为是了不得的大事,更有人认为龙文化或中国年会消失。我要说,没那么严重,只要人人都认可“年” 这个节日,心里还都想着“过年”这就是最大的传承。其它都是形式,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大红灯笼、贴春联、放炮、拜年,舞龙活动,该传承会传承,该遗忘的就遗忘了吧,如果与以往有不同的,那就说明是发展。如以往,我家以前要用原煤垒旺火,现在是不过能;以前初一早上晚辈给长辈拜年磕头,现在问声“过年好!”就得了,现在年三十又不在家过了,跑的海南去过,这有啥不好呢?

认为以前过年好,有年味。这是不对的。是一种怀旧,而不是真好。那些穷年代,吃好玩乐,能比得上今天吗?文化方面好吗,也不见得。有什么文化吗,还不是穷的啥都买不起,买鞭炮的钱都是我拾废铁换来的,连张电影票都没钱,还得混进去的,看本小人书,还轮不上我。只能说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有压力了,让你回到那个年代过春节,没有一个愿意。发展的问题还的用发展的思路解决。

龙文化,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而流长。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



中国年是春节的别称,中国年是中国和世界上所有海外华人的节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海外华人人口众多,分布在世界各地,都有过年有习俗,因此中国年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重要的节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决定,各地对文化重视和建设,加之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更多是龙文化和中国年对世界的影响力正突显起来,所以龙年的春节更有年味。


龙文化、中国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它的更大意义在于,我们作为产业工人,就要牢记我们是龙的传人,要用龙的精神,立足岗位,创新创业,让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认可中国的发明,中国的制造和中国工人,更认可我们的龙文化、中国年。龙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年才能更好地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08:30:27 | 查看全部
金口玉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09:51:39 | 查看全部
金老师总是第一个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09:53:12 | 查看全部
龙年春节更有年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09:57:08 | 查看全部
120965_1321909988GDYX.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5:39:19 | 查看全部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23:05:04 | 查看全部
年味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龙年年味正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5:47:23 | 查看全部

Re:

龙年的春节更有年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5:47: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