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42|回复: 4

[话题探讨] 龙文化让厚重的春节更温馨

发表于 2012-1-20 18:50: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文化让厚重的春节更温馨
        初卫平
龙年春节,含蕴着对历史的厚重,跨越着对祖国的情怀。在绚烂中展示着神奇,在变幻中显示着生生不息。龙年,在孕育了六千年文明的黄土地上,我们用最诚挚的心期盼着太平美满。在春联上书写着希望,用窗花纸剪出对未来的向往和美好追求,在木版年画上绘出龙年幸福。我们是龙的传人,其浓烈、丰富的程度,让我感受到了激情和饱满。
  龙年春节,我们充满着浓烈和自信,浓烈得像火红的灯笼照着喜庆照着吉祥,浓烈得像醇醇的美酒剌剌地扎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要感受到这浓烈的文化,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把龙文化灼得火红火红。龙年的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精心经营,用我们的汗水来感悟生活的真谛。老人们经常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吃的穿的玩的都比以前好很多,这年是越来越好过了,而很多年轻人则抱怨,现在过年真没意思,不是吃就是玩,要么就是看看春晚,还没有小时候过年有意思。还有一些文化学者认为,在现代工业文化浪潮下,传统年俗有弱化趋势。但是在龙年春节里,作为龙的传人,所以,这个春节就显得格外隆重而热烈,尚不管人情世故,还是走亲访友,该出手时不论多少,决不含糊,直把龙年过得满盆满钵,内心盈满幸福和快乐。诚然,虽然过年的传统其实一直在变。除夕夜通宵守岁,新年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给压岁钱,……这些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传承中最终形成的。30年前,人们并不知道“春晚”这个概念,而在今天,“大年三十看春晚”已经成为很多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新民俗、新文化。晚会,在祥和和温暖中透露出酣畅、在温馨的幸福中寄托着人们的向往。我们是龙的传人,龙年是龙文化的深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龙文化源远流长。
   龙年,当然也要过得“生龙活虎”才名副其实,不过,“生龙活虎”固然需要有一股精神之气,但同样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和精神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年”显然需要保障民众的“钱袋子”、粮袋子,更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对于民生的保障。毕竟,唯有老百姓“钱袋子”鼓了,人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才能体现出“生龙活虎”的本质。同时,改善民生,我们还需要以尊重民意为前提,“民意”二字不只是被说在嘴上,更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否则的话,如果仅是表面上说尊重民意,骨子里却不去认真听取民意,甚至还对真实民意有所忌讳的话,如此“民意”,恐怕已不幸成为了“叶公好龙”的那条龙。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如果中国的下一代个个都能成“龙”,中国当然大有希望。不过,这事儿首先的先定义好什么是“龙”,假如“望子成龙”最终不过是把中国的孩子们逼上了应试教育这条道上,甚至以失去快乐和健康为代价,如此“望子成龙”,不过是给“拔苗助长”换了件自欺欺人的马甲罢了,最终究竟会培养成怎样的“龙”,倒是要令人担忧。此外,假如连生命安全都不保,“望子成龙”当然无从谈起,放在校车安全仍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的背景下,“望子成龙”这事儿,看来还得首先从不让花朵们在上下学的路上凋谢做起。
    此外,龙年,我们还会想到“鲤鱼跳龙门”。不过,行行出状元,对于人才而言,更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龙门”。“跳龙门”这事儿也理应凭真本事,而不是靠自己的关系和人脉,笔者奉劝在龙年里少一些“车水马龙”的交通拥堵,少一些“藏龙卧虎”的怀才不遇,少一些“鱼龙混杂”的真伪难辨。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深切感受到龙文化,感受到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受到“生龙活虎”的春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9:31:09 | 查看全部
”。“跳龙门”这事儿也理应凭真本事,而不是靠自己的关系和人脉,笔者奉劝在龙年里少一些“车水马龙”的交通拥堵,少一些“藏龙卧虎”的怀才不遇,少一些“鱼龙混杂”的真伪难辨。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深切感受到龙文化,感受到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受到“生龙活虎”的春节。

老师写的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6:17: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5:46:42 | 查看全部
龙文化让厚重的春节更温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5:46: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