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34|回复: 2

那份年情(豫光金铅 李吉胜)

发表于 2012-1-21 22:13: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的肉丸、年馍咱们不做了,掏钱买吧!”祭灶那天出差在外的小弟打电话征求父亲的意见。不料,却遭到了父亲的严词拒绝。原来,老人不是怕花那份冤枉钱,而是想体现出一种过年特有的气氛。
       “这年情啊,一年不一年!”近些年父亲常这样叹息着。兴许是生活条件好了,加上人们的懒散意识,每逢过年再也找不回那种热烈喜庆、颇具诱惑力的浓郁年情了。随着我们的成家立业、亲友的逐渐远迁,在一起的机会也不再多。即便是过年相聚,也是来去匆匆。难怪父亲这么忧虑。
         小时候,一跌进腊月家人就开始了年节准备,烧柴要多预备点;大米白面要挑最好的;房前屋后要打扫得干净整洁;大人小孩的衣物都要浆洗一遍……一向慵懒不堪的我们也会在大人的指点下将各类活计打点得井井有条。打点好这一切,年的脚步就近了。
        过年不算啥大事,可再贫困的人家也要改善一下生活,图个热闹气氛。奶奶常说,能穷一年,不穷年下。可能是当初受传统思想影响,平时在生活上大人再怎么苛刻我们,唯有过年才对我们破例。不仅置新衣,还要多买几盒小炮,挑一摞小人书,至于各种平时吃不到的稀罕物,也能过把嘴瘾。父亲喜欢摆弄些新鲜吃食,鸡鸭鱼等总被他变戏法般的做出好几样。这不仅是招待亲戚,更多的则是为我们解馋。父亲做的猪皮冻最好吃,色香味均叫亲友邻里叫绝。
        那时候的年情总会被我们刻意记录下来,形成甜美回忆。最好的场景莫过于走亲串友了,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或多或少能讨点压岁钱。家里亲友不多,能在他们家轮流小住几日,体验一下其家的过年韵味,不失是件好事。至于压岁钱,我总想办法克扣点,为来日的细水长流做打算。由此我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据媒体报道,春运期间虽然人流量增大了,可不少人不是奔着回家而是为了工作,为了个人的消遣游玩。这样一来自然冷落了不少人的心,扫了牵挂我们人的性。
          “常回家看看……”耳际再一次响起十多年前那首经典老歌。它不仅是家人的心愿,更是一种召唤。常回家看看,多和亲朋好友多聚聚,找回曾经的感觉,这个年会因为我们而变得韵味十足、热闹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2:31:29 | 查看全部
吉胜写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呵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8:36:41 | 查看全部
平安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