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0|回复: 1

与时俱进的年画文化

发表于 2012-1-29 15:39: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时俱进的年画文化
艾里香
 
漳州年画《四海龙王》。资料图片
        过新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由此定名。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说,门神一词始于两汉时期。《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到了唐代,相传有一次唐太宗生病,梦里一直听到鬼叫,不能入睡,十分痛苦。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后全副披挂,手执兵器,守卫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没有梦见鬼,病也好了。唐太宗既想长期平安无事,又不愿让两位大将夜夜辛劳守卫,于是就命令画工画了他俩的像,贴到官门上,称作“门神”。以后人们就仿效这种做法,纷纷把“门神”贴在门上,以除鬼灾。
  后来,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的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我国收藏的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清代嘉庆年间,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惹人喜爱。
  关于新年画,要从上世纪40年代谈起。1940年春节前后,“鲁艺木刻工作团”希望采用民间传统的年画形式,来表现解放区的新面貌。春节前,胡一川、罗工柳、杨筠、彦涵开始了年画创作,并请了民间年画工人赵思恭师傅,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印制出来。胡一川和杨筠当天就背着年画到西营镇摆摊叫卖,结果大受欢迎。这一艺术形式渐渐在解放区推广开来,并基本上奠基了新年画的特色,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合作化运动、拥军爱民运动等新面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也有了新的改进。新的一年是龙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龙年年画,在众多年画中尤其夺目,鲤鱼跳龙门、双龙夺珠年画门贴、小龙人立体年画、卡通龙年画等龙元素年画最受欢迎。传统的平板年画已难觅踪迹,立体造型、浮雕效果的龙形年画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所以,古老的年画折射出了一种心境,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8:39: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