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1|回复: 1

如何看待“年"味之变迁

发表于 2012-1-30 10:43: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何看待“年"味之变迁
商  旸
        我们不妨用一颗包容之心,看待过年在时代的变化中吐故纳新。传统就如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木,在继承中绽放新绿。“老树着花无丑枝”,年味之变迁,应作如是观

  龙年春节长假转瞬即逝。上班第一天,人们互道祝福之余,不免还要交流交流过年的感受。有同事感慨,“要跟小时候比,年味可淡了不少”,“就是,总觉得没有过去那种兴奋感了似的”,这倒引发了笔者的一点思考:年味的变迁,折射着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过年的狂欢感的消减,跟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变迁都有关系。

  记得小时候,刚刚放下腊八粥的碗,家里老人就开始叨念着要准备年货了。父母揣上一年的积蓄,赶集市,采买各种蔬菜肉类,家里没有冰箱,趁着天冷把年货埋进雪堆;逛商场,给老人孩子们添置新衣新鞋,把巴望了一年的新衣买回家;祭灶、扫房子、粘糖瓜、写春联儿,每天都有讲究;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看春晚,在难得一见的赵本山陈佩斯们的插科打诨中,在漫天鞭炮震耳欲聋的声响里,开心地品尝各种菜肴,吃饺子……平时省吃俭用,过年却有点“放开了”的气氛;对孩子们来说,尤其兴奋,犹如在过“狂欢节”。这样的年味,是建立在平时不大有味的背景下的。

  如今,家家户户的餐桌丰盛了,饺子更是想吃就能吃上;男女老少的衣橱充实了,新衣随时可以穿到身上;精神食粮也逐渐丰富,先前春晚里才能看一回的好节目,天天都能在电视里看着,甚至审美疲劳了……物质的丰盈、精神的充裕,让过去独属于春节的东西,渐渐平铺开来,旧时过年新春景,走进寻常生活中。这是年味变淡的重要原因。

  过年,作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肯定受时代变迁、社会风气流转的影响。随着社会从农耕文明向都市文明迈进,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运行架构和节奏都会相应调整,人们的习惯和观念不可避免会发生流变。这样的背景下,年味怎么会一成不变呢?

  于是,过年有了新的形式,年味里添加了新的作料。过去登门拜年,作揖叩头才算表达真情切意,现在通过短信电话祝福新春已不稀奇,微博上“@”一下也能说上吉利话;过去要回到老家,挤在热炕灶台边才算体味乡里亲情,现在一家人坐上飞机去过南国暖冬、到国外度假;过去应酬不断天天推杯换盏,现在不少人利用春节难得的闲暇,调整心态,休养身心……

  我们不妨用一颗包容之心,看待过年在时代的变化中吐故纳新。传统就如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木,在继承中绽放新绿。“老树着花无丑枝”,年味之变迁,应作如是观。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09:02:50 | 查看全部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