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年的春天伊始,第一个班务会或班前会或班民主管理会上,传来了讨论声,商榷新的思考、想法、谋略、目标和规划等“计谋”, 论证着最好的创新点子,选择和确定时,这些个“虚”要因“实”而生,“虚”不能和“实”相去甚远,“虚”要由“实”而变。
因实就虚“计”行班组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机厂支架大修二班:杨建
春天播种,秋收有望;龙年之春,班组职工懂得了要立有前景规划,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合力以赴去实现目标,才能给班组和大家带来更大的收益。
步入车间班组,放下手中的工具,停下开动的机床,迎来了第一个班务会或班前会及班民主管理会,班组和班员经过春节休闭期间的调整,相互的沟通交流,静心静气的冷静思考,说道着如何在龙年腾飞的妙计良策,议论着工作思路上新的思考、想法、谋略、目标和规划;探讨着振兴班组的新计谋、策划、方案、计划、建议,论证着最好的技改和创新点子,谈论着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差距;做“务虚”的功课本不是班组职工的强项,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要群策群力为自己设计实实在在的美好愿景。
挑选班组之“计”,修改班规或班约,面对新一轮职场拚搏的开始,有人就产生疑问:“我们为啥花精力整这些属于虚的东西?”,有工友回答说:“古人教导我们说多算者多胜,少算者少算,不算者不胜!”,一句话就让大家都认识到了要让“算计”在班里经过共同的讨论、比较、选择和扬弃,进而确定,以彰显团队的智慧,从而让“计”在班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那么,定“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虚”要因“实”而生。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虚则知实之情”;也就是说治国安邦的计策这些务虚的东西,一定要查明实际情况来确定。班组制定龙年奋飞韬略大计时,一定要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更好地发扬特色,如根据实力定为创新型还是技能型,业务型还是节能型,服务型还是开拓型,以达到更充分地汇聚每个班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更容易实现目标和出效果、鼓舞人心和激励斗志、发展特色而抑制短处;务好“虚”反过来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或努力能实现的规划,能起到团结班员的作用,能达到明确志向如航标的效果,能得到激励斗志的鼓劲,能做到聚合力量的回应;我想举这样一个例子:2011年初,依据我班的安全不良状况,我作为班长,照搬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期刊专栏上学到的管理计策,让每个班员每天或每周写安全工作反思,即可是一句话也可是一段落最好是一篇短文,这是一个比较“虚”的班策,而2011年,我班班员没有出轻伤以上的安全事故,却收到了安全上“实”的效果,当然,“虚” “实”相互促进,班组职工肯定有不同的体会。
其次是“虚”不能和“实”相去甚远。如松藻煤电的班组在给班组定一年完成QC成果的量时,一般多在1~2个课题,我们班去年完成了2个,今年仍然只能定2个,定多了完不成计划,那就要伤了大家的积极性,如果定得过高,则有进入浮夸的危险。再如,班里今年要培养出中级工、高级工还是技师,不但要从班组的实际出发,还要服从于企业的实际要求,我们可以制定相应技能提升计划,但不能有拔苗助长式的规划和策略,如果定的期望值过大,年底不能兑现,也容易伤了班员的感情或误入升值的歧途,班组长给班员们制定提升谋划,不但善于鼓励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更要有服从实际向技能技术的横向也是增多增广方向扩散,从而达到提升整体素质为“实战”能力打下牢靠的基础,2011中,有这样一个事例,我给我班员工说:“我们今年要进入重庆能源集团50佳班组”,这个目标看来是很好也很乐观,也有不少人赞同,但没有认真分析班组竞争的激烈性,更没有从我班劳动强度大、涉及的工件繁多且变化快的等特点来考虑,而一厢情愿地制定此目标,年终评比的结果,没有取得厂级以上的任何荣誉,还别说什么“50佳”了,这个“虚”最终因和“实”距离太大而化为了“水”,这也让我思考到,班组制定目标、计划等“虚计”,不能自不量力和自以为是,更不能为了个人升值等需要为出发点,还不能为追求表面化的形象去设“计”,而要从给全班挣得实惠、取得实效、收到实果为着力点,让“虚计”和“实战”相得益彰。
最后要注意,“虚”要由“实”变。班组的人员、设备、工艺等发生变化,而工作目标和策略等就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不能墨守成规和死搬硬套;上级的倡议、指示、指标、要求等发生了改变,班组的制度和措施就要相应变更,不要为原先的策划而画地为牢;不但善于由“实”变让“虚”及时变更跟进,而且能够抓住“虚”“实”依存的一些相关联的内在联系,如有工友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天要做什么事早晨就应该确定,一年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春天伊始就要搞定,一个人要想阳光一生则要由“勤奋”来决定;对于一个班组来说,无论多么“高、灵、精”的“虚”,必须要由勤这个“实”来实现,“虚”和“勤”就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勤”来落实“虚” “虚”便成了“假、大、空”,没有“虚”来指引“勤” “勤”则生散乱或让“勤”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掌握好“虚”与“实”的诸多变化关系,更好地制定班组之“计”。
所以:要因实就虚,让“计”畅行班组,给职工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大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