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父子两代义务清扫公厕27载
龙年春节的早晨,当小城居民有的因熬夜还沉浸在梦乡,有的正在院中燃放鞭炮时,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早已起床,快步来到环城路旁的公厕,手拿铁锨和扫帚,开始清理粪便、铲除尿冰、打扫厕所内外……他们,就是阜平县南街社区居民张朝和杨炳荣夫妇。
正月初五,记者来到位于阜平县城南街的张朝和杨炳荣家,经采访得知,张朝夫妻从1995年开始清扫公厕,至今已经17年了,而且完全是出于义务,一分钱报酬不拿。算上张朝老父亲义务清扫公厕的10年,他们父子两代人义务清扫公厕已经整整27年了。
父子两代人接力扫公厕
张朝退休前是阜平县针织厂职工,老伴杨炳荣没有工作,他们家住阜平县南街社区,夫妻俩都66岁了。很多人到了这个岁数,早已颐养天年,在家享清福了,可这老两口却每天雷打不动地清扫社区公厕。两位老人之所人这样做,缘于张朝的老父亲临终时的一句话。
张朝的父亲叫张业远,是一名老党员,也是阜平县城南街的老住户。上世纪80年代,南街曾是阜平县城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店铺林立、人员密集。因为大多居民都是老宅院,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居民们想“方便”时却非常不方便。1985年,县里修建环城公路时,应居民要求,在环城路南侧距离张家门前30多米处修建了一座公共厕所,以解决附近六七百住户和市场商户的如厕难问题。
公厕建成后,居民如厕是方便了,但由于没有专人清扫,时间不长就变得又脏又臭,无处下脚了。老党员张业远见状,从家里拿来了铁锹、扫帚等,主动承担起义务打扫公厕的脏活儿,而且一干就是10年,直到病逝。1995年,张业远临终前,把儿子、儿媳叫到床前说:“为了大伙儿干净,你们接着打扫吧,可不要间断啊。”
就这样,依照老人临终的嘱托,张朝夫妻俩接了父亲的清扫公厕的“班”,拿起老父亲用过的铁锹、扫帚,开始每天义务打扫公厕。
“一直扫到干不动为止”
打扫厕所要趁别人还未起床时进行,人来了就没法打扫了。于是,每天天不亮,张朝和杨炳荣就早早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清扫公厕。张朝打扫男厕,杨炳荣打扫女厕。
公厕使用人多且杂,所以很脏。两人第一次清扫公厕时,杨炳荣恶心得直吐,一个劲儿地埋怨老伴自讨苦吃。但第二天一早,杨炳荣又拿起铁锹、扫帚,和丈夫一起“上工”了。清扫完厕所以后,夫妻俩再回家洗漱,忙家务,然后张朝上班。其他季节还好说,冬天可就遭罪了,天寒地冻,公厕里的粪便、尿都冻了,要用铁锹一点一点清理,清扫起来格外费时、费力,但夫妻俩从没打过退堂鼓。
2001年,张朝退休后,夫妻俩每天打扫公厕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最初是每天早晨一次,后来是早晚各一次,现在是除早晚两次之外,平时看到厕所脏了,他们也会随时清理掉。
对两位老人的行为也有人不解:“到街道里打扫卫生,每个月还能挣八九百元呢,你们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扫厕所,图个啥?”对此,张朝夫妻俩总是憨厚地笑着回答:“啥也不图,打扫厕所,咱干净了,大伙也方便。”但更多的人为张朝夫妻俩17年的默默付出而感动。“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这对老夫妻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如今提起张朝和杨炳荣夫妻,附近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只要我们力所能及,能扫到啥时候算啥时候,直到干不动了为止!”张朝说。【摘自《河北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