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培训套餐”新鲜出炉啦!
元宵节早上一大早,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陈斌班长就奔走相告:公司发来邮件批准了他的“班组培训套餐”!班组员工一听心里就乐开了花,“一锅烩”的培训终于结束啦!
陈斌告诉笔者,班组的培训就像催眠曲,课上不到一半,大伙就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根本听不进去,成了名符其实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授课老师们心里也拔凉拔凉的,为备好课查找资料,多次进行模拟授课,付出的心血竟化成“催眠曲”。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组员烦,老师更烦,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是我们班组的组员基础差听不懂?还是培训课堂气氛太沉闷的原因?于是陈斌到其他班组取经,没想到刚一开口,兄弟班组的班长就叫苦连天,他们的班组培训同样也成了“催眠曲”,正在为此事而发愁。
班组培训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组员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是为帮助大伙“岗位成材”而搭设的平台。这一原本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为啥没有起到没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年初,陈斌为此在厂部的帮助下进行调研,采用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召集组员与授课人座谈等方法,终于弄清其中的原因。
原来是培训内容笼统、方法单一所致。 班组成员因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的差异,接受能力及知识面也各不相同。例如老师傅对安全基础知识早已烂熟于心,而刚进厂的青工则接触施工作业时间不长,渴望打下坚实的安全技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一锅烩”的培训,必定会出现老师傅“厌食”,青工“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结果。
再有,培训只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子”的方式,没有形成互动。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可以是“课堂”。如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称或原理形象化讲解,再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易学易懂。
针对这种情况,陈斌根据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将青工和老师傅分开进行培训,青工的培训以实践操作为主,老师傅则偏重于理论基础。因人施教,该“开小灶”或需要“单兵训练”者,给予耐心地辅导,适当的时候互相传授。培训的授课地点则根据内容由培训教室延伸到车间作业区,培训方式也一改老师说、组员听的惯例,边讲解,边操作示范。
通过几次试讲,课堂活跃,有效地激发了大伙学习兴趣,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伙称这样灵活多变的培训是“培训套餐”。无论是青工还是老师傅在套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道菜,心里当然乐开了花。(夏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