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请大家以此为题各抒己见,最好结合发生在企业和班组的鲜活实例来阐述顺口溜产生的根源和发出的警戒……
[B]解读班组职工中流传的顺口溜[/B]
解读班组职工中流传的顺口溜
前不久,笔者在陕西一些国有纺企班组中了解到,在班组职工中流传着不少顺口溜,有反映企业和社会现象,有描述做工艰辛,还有表达生存焦虑。“管理就是动嘴,狠抓就是开会,重视就是标语,检查就是罚款,汇报就是掺水,总结就是神吹……”这段曾在不少班组职工中流传的顺口溜,就形象地反映了某些企业在班组管理中的“假大空”现象。
又如反映企业不堪年终接待的:“年终企业闹兮兮,客人一批又一批。消防队来查消防,防疫站来查防疫。市总公司搞评比,区爱卫会选红旗。领导慰问贫困户,计生办来查节育。税务分局前脚走,后脚来了物价局。谁来都有纪念品,谁来都得摆宴席。企业忙乱酒楼喜,笑问明天来几批?” “检查就是宴会,验收就是喝醉”。班组职工们质疑说:如此这般地终日沉湎于迎来送往,应付于检查接待,那还有精力去安排生产经营工作呢?
在某企业班组中流传着一段“企业十化”,虽夸张却耐人寻味:“老板被神化,成员等级化;高管贵族化,班组民工化;思路原始化,管理随意化;待遇差异化,加班义务化;前途虚拟化,加薪是神化。”资料显示,一些国企高中管理层收入比班组职工高出数倍,形成明显的等级与穷富差别。在某些企业班组,“扣钱就是管理,减人就是效益”,结果是 “班组人员吃紧,科室干部超编。” “班组人越减,科室人越多。”
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一些基层班组出现“岗位交接在班外,机台空转没人怪,纱布常丢车常坏,弄虚作假不算赖,推脱责任逃得快,老老实实吃不开。”而一些基层管理者“抽烟一闻知伪劣,喝酒一抿道高低,麻将一摸明花点,工作一问说不清。”顺口溜辛辣地讽刺了少数管理者的不做为,可谓入木三分。
说到班组职工艰辛,这段顺口溜恐怕真的是流传甚广的了:“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若问收入,羞于口张,扪心自问,我比谁强?”
“市场涨物价,老板涨身价,工资涨不动,劳力最廉价!”分配不公、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当工人往往意味着工作累、报酬低、后顾多忧。 随着医疗、房价、子女上学等费用和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扬,工资收入长期波澜不惊,正在成为众多班组职工心头一个难言的痛……
说到难言的痛,不仅仅是“物价猛涨工资不涨,处处要钱工人没钱。”中老年职工看不起病的酸楚,也在顺口溜中溢于言表:“看个感冒百十元,年薪难医阑尾炎。”要说班组职工的“年薪”也不过七、八千元,自然是得不起病了。“得场大病,家底赔净。”就只能是“小病扛,大病拖,街头药店自抓药”了。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面粉里有添加剂,辣椒里查出苏丹红,蔬菜里过多的农药残留物等现象也使班组职工们感受消费迷茫与不安,增添了生活上的危机感。
客观地说,顺口溜在班组职工中流行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顺口溜源于生活,来自班组,真实道出了民生多艰与职工生存焦虑。它暴露出社会和企业的某些弊端,反映了班组职工对不良现象的厌恶,也表达了班组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而我们一些企业领导们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落后职工的牢骚怪话罢了,一听了之甚至一笑了之。其实,这正是班组职工心声表达和真情流露。可谓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我们不应回避漠视。
顺口溜流行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应该如何解决顺口溜中所反映的问题。从社情民意中检验反思我们的工作和言行,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把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益时刻放在心上是我们的责任。让职工生活无忧,让社会安宁和谐,正是我们所应该努力去做的。 周宁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