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工换新岗位,按班组人均工分考核,当学工期间三个月内如能胜任工作还要进行加分奖励。
要让每个职工都成为复合型人才
张建
2月3日,笔者来到荣获2011年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和重庆能源集团“百佳班组”的松藻矿山机械厂单体车间单体修理班,探寻到了该班班长李尚华的管理新招。
“吔!文亮,你也开始学修三用阀了嗦?”“是噻!李班长说的随便在哪个岗位当学徒,工分都少不了,这种好事哪个不想学哦!”因笔者曾经在该班工作过,看到青工文亮转岗了感到有点诧异。
据李尚华介绍:以前班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遇职工休假,顶岗人员大多不能胜任工作,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培养一些“多面手”,后来就实行轮岗制,但由于轮岗后还要当学工,工分也挣得比原岗位少,又怕出质量问题,所以没人愿意轮岗。
从今年起,李尚华采取:当学工期间按班组人均工分进行考核,只要工作认真并保证质量,工作不用量化。并对三个月内能够胜任工作的职工进行加分奖励。此举一出,就得到了班员们的赞同,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技氛围。
“以前当学徒一个月要少几百块钱,大家肯定不想去学,加上我们文化程度低,又怕学不会丢人。现在好了,在李班长的带领下我们每天中午都要看书学习,这对学技术有好处。”已经转岗三天的青工肖龙伟如此说。
该班职工大多是从农民工转正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增强学技能力,李尚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头在班组学习室读书看报。
“文化底子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去学,下一步我给厂里提个建议在学习室配一台电脑,让大家学习起来更有劲。”李尚华信心十足地说。作为该厂有史以来第一位重庆能源集团“五十佳班组长”李尚华,他十分了解兄弟们从农民工转正后,工作都踏实肯干,唯一就是文化基础差。
在该班学习室,各类书籍杂志一摞摞整齐地摆放在茶几上,有《现代班组》《重庆能源》《松藻管理》等,报架上夹满了各种报纸,班组文化墙上体现该班职工精神的“质朴坚韧,求实创新”八个大字非常醒目。
“今年还是要安排2人去学焊工和车工,特别是年青人,不但要让大家在本班组互相学,还要到其他车间去跨工种的学技术,让每个人都想学技术,都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李尚华说。
笔者感言:俗话说:“火车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但凡成绩斐然,荣获诸多荣誉的班组,都离不开起着“龙头“作用的班组长辛勤付出和创新管理。身为一班之长只有带领职工不断汲取新知识和技能,更新陈旧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激活班员的活力,才能带出一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优秀班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