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6|回复: 3

(1073)优秀导师陈家彬:传授带出“顶呱呱”徒弟的“秘籍”

发表于 2012-2-13 15:48: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优秀导师陈家彬:传授带出“顶呱呱”徒弟的“秘籍”
213上午,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导师带徒表彰会上,陈家彬因“身份特殊”成为焦点,他本人获得“优秀导师”称号,其4个徒弟全部被评为“‘顶呱呱’徒弟”。 陈师傅是该厂首席技师,他不仅自己技术棒,而且五年来他带出的10多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都已成为生产骨干。会议休息时,参会的众多班组长、师傅和徒弟们将他围住,要他传授导师带徒“秘籍”。
谈到“秘籍”他笑着说:“谈不上什么‘秘籍’哦,我只不过将自己学徒时的感受和体会加以提炼,通过‘双向选择’、‘压担子’等方法,让徒弟们少走弯路,提高他们学习技能的兴趣,促使他们学到真‘功夫’!”。
家彬说,1989年春天,进厂的他由厂部安排跟一老师傅学内燃机修理。学了3个月的他连修理工具都认不全,其师傅望着他直叹气,劝他改行干别的吧!他自己也认为不是干修理这块料。于是就向厂部提出换工种的申请。当时多台发动机同时大修,缺人少,厂部就让他到另外一个班组给递递工具什么的,干些粗活,等忙大修结束后再给他换工种。半个月后大修结束,他不想再换工种,那个班组的班长说什么也不放他走,20多个组员一致要求他留下。在配合期间他遇到和自己投脾气的蒋师傅,重新点燃了他学技术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不懂就问,工作之余翻看专业书籍,进步较快。大伙都说他是干内燃修理的好苗子。蒋师傅准备收他为徒弟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一拍即成。原本4年的学徒期,结果不到两年便能“单飞”,独自完成大型发动机的大修。
出师下山后回想学徒历程时,他认为:当初学不下去的原因并不是那位老师傅技术不行,也不是自己不努力,更不是师傅保守不愿传技术,而是和师傅的性格、脾气“不对路子”。老师性格内向,觉得活泼好动的家彬,沉不下来,难以学成。师傅的方言也较重,一句话重复多遍家彬还是一知半解,看师傅费劲样,他也不好意思再多问。时间已久,双方都失去耐心和信心。于是家彬从第一次带徒弟开始,就强调师徒“双向选择”,他的徒弟都是清一色和自己性格相同,投脾气的。师徒之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得轻松,学得自由,徒弟进步当然也就很快了。
给徒弟“压担子”也是家彬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翻开他的厚厚几本带徒教案,你会发现,同一阶段,几个徒弟都有不同的“作业”需要完成,其中既有理论题目,也有实践动手的测试题,这是他按照每个人的基础而设定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考核试题。通过测试,便于他了解徒弟们的学习情况,什么地方需“补课”一目了然。教案中还有徒弟们“单飞”的记录,他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徒弟独自完成作业任务,从复杂系数不高的常规机修,逐渐到“疑难杂症”的判断、修复,都有详细记录。这一招,家彬说他也是跟蒋师傅学得。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年他就是在师傅循序渐进的“压担子”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于是他就将这种办法复制,实践证明,此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彬的介绍,赢得班组长和师徒们点头称赞,并不时记录着,说这就是“秘籍”!回去后要加以复制和推广。(夏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6:22:20 | 查看全部
切题,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23:25:55 | 查看全部
其4个徒弟全部被评为“‘顶呱呱’徒弟
他带出的10多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都已成为生产骨干。
学习夏老师好文,个人觉得这两句话选一句概括即可。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01:17:07 | 查看全部
老师注意格式哦,段首空两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