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学魔术
露两手
当小孩子也追着魔术师转的时候,它就真正进入了时尚,这样,一些教魔术的学校与道具店就应运而生。原来学习魔术自有妙用。
原来花样不少
有个朋友说他的朋友的孩子正在一个少儿魔术培训班学习,我很想看看稀奇,于是找了去。一个很小的“道场”,却设有近景综合才艺班、魔术牌技班、儿童舞台才艺班。不过我没弄清训练时间,所以并没看到来学习的孩子;倒是了解到一点基础知识。为什么叫“近景才艺”呢?原来魔术分为近景魔术和远景魔术。近景魔术,即近距离观看的魔术,观众常常可以触摸表演物,如刘谦在春晚上表演的几台都是近景魔术。远景魔术则是大型魔术,一般需要较大的背景与布景,需要助手与配合等,如大卫·科波菲尔表演的许多魔术。
魔术还分了两派,借助道具来表演的魔术师,属于道具派。国外有一些专门研发魔术道具的公司,当研发出新的道具的时候,就会发表在魔术期刊上。为了保障魔术师的权利,通常会限量发行这些道具。优先买到这些道具的魔术师,就会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表演。美国的大卫·科波菲尔和日本的cyril都属于这类魔术师。
主要借助手法的叫手法派。典型的代表就是空手出牌、四币集合、八仙过海之类的魔术,完全是靠纯熟的手法,不需要太特殊的道具,不过通常需要苦练一段时间,很多人通常练习到一半就会半途而废。可以说这两年爆红的刘谦、郭安迪,还有戴滨淳,都是手法魔术的佼佼者。
中华魔结
光谷步行街有个动漫大道,有个魔术俱乐部。它是几个年轻人在2009年成立的,显然是受刘谦魔术热的影响。据说已有会员200多人。我去时,正有几个人在那里询问学习魔术的事。呵,既然有学校就一定有市场了。
现场的魔术师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和学习愿望,当场就表演“中华魔结”,在林夕那里它叫“喜结良缘”,还有个名字是明日环。表演者一手持项链,一手拿钥匙圈,没有任何动作,放手时项链下穿环时即自动在钥匙圈上打了一个结。我记得我以前曾看到过这类魔术,所以不以为然。魔术师说那你自己玩一下,还不吝赐教了诀窍,可是我按他教的方法演练,怎么弄都不能成功。这时,我才不能不承认,这就是“手法派”的玩魔术,即便是一个最小的魔术,也是需要相当的修炼的。中华魔结,是魔术界最常见的一个魔术,而且这个链子与圈可作项链佩戴,因此很多年轻人买来当了饰品,而一个会玩魔术的人,你看他们身上有两样标志,一个是脖子上亮闪闪的明日环,另一个则是手指上大大的魔戒。
既然中华魔结被我认为不稀奇,魔术师又表演了一个“来去无踪”。将一个球放入杯中,再将杯子盖好,他明明把球放进了杯中,但杯子打开时却没有球。还加了一个扑克魔术,将不同花色的四张A分别放在四摞牌的最底下,但最后四张A却被魔术师变到了一摞牌里,而且是连续的四张!一口气演下来,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魔术的社会学
其实看一看魔术培训的课程就会发现,明显的是迎合小儿的好奇感和年轻人的虚荣心。
很多小孩都是由家长在双休日送来学习魔术,随到随学,那些少儿学起来并不难,大约十分钟就可学成一项,然后再回家练习。我问那是要在学校登台表表演吗?有个家长说,是啊,不光是这样,我好几次都让孩子在单位的春节表演和熟人的婚庆中亮相呢。这真是小孩过了瘾,大人争了光。
培训班的分类很有意思,分为“把妹魔术”、“社交魔术”与“街头魔术”。社交魔术顾名思义,就是在与人交往时,小露一手,既可以显示自己的才智,也可以成为与人沟通的桥梁。大学生来这学的很多,有的说,过年回家吧,在火车上玩个魔术,一下子就跟同座甚至不同座的陌生人聊上了,路途也不枯燥了,还自我感觉超好。“把妹魔术”更实用,就是在女孩面前变的魔术,目的是为了赢得女孩的喜欢。
大学生中玩魔术在国外就有风气,那要归功于大名鼎鼎的大卫·科波菲尔,把他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魔术师,一点也不为过,他曾经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魔术,他可以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不翼而飞;他能够从中国的长城“穿”墙而过;他曾试着“飘浮”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上空;他还当众从百慕大三角海域“捞”上来一艘沉船。现在,大卫一直在纽约大学艺术系为大学生讲授魔术课。
来源: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