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0度,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2月14日夜班,冀中能源陶一矿煤柱工作面正式试生产,提前两天完成计划任务。负责回收安装任务综采区孙海国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依靠改革创新的魄力与攻坚克难的勇气,经受起了30度坡--建矿以来最陡的撤架路线带来的层层考验,顺利完成12902工作面搬家倒面任务。
回收安装迎来最大考验
今年以来,陶一矿面对采掘衔接紧张的严峻考验,精心部署、科学规划,把各项准备工作计划得精益求精,确保工作面有效衔接。2月6日,902工作面结束,接替工作面为九采煤柱,可采储量约40余万吨,为该矿2012年的主力工作面。
由于902和九采煤柱工作面都是九采区的收尾面,回收安装难度较大。902工作面与充6工作使用同一条运巷,如果从车头向车尾撤架,充6工作面必须停产。为了不影响生产,他们从七九回风巷维修出一条200余米长的撤架路线,新走的撤架路线坡度为30度,不仅如此,回收支架还是从里向外撤,加上到煤柱工作面千余米运输路线的9个弯,困难前所未遇。
难题再大他们敢于挑战
孙海兵班是此项工程的主力班,第一组支架就由他们负责。坡度大不说,还得先撤机尾,工作面能否顺利完工,关键就看他们了。
孙红海班二话没说,人人签下”军令状“,必保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工作开始前,孙红海先侦察了一边地形,虽说仅用57个支架的长度,由于顶板压力,巷道竟有七八处达不到规定高度的,最多的地方能差出300、400mm,且淋水大。所有人员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两人一组,6个人分成了3组,用风锤、铁锹、镐,站在淋水下轮流卧底,20分钟一换组。
撤架巷道的高度有了,但在如此陡的坡度提拉支架还是头一回。为确保提拉稳定,他们在回柱绞车上除打底锚外,又打了二戗四柱6根点柱。他们把支架固定在回柱绞车后,先对绞车进行全方位排查,确保无任何隐患,再启动绞车。班长跟在绞车前,徒步跟随绞车行进,用移动对讲机随时向工友们传递着提拉状态,便于其他职工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
弯多依然没有难住他们,他们充分利用新安装的14部绞车,使用绞车依次传递、特殊地段对拉的方式,顺利把支架运送到了煤柱工作面,直到安装完毕后才升井。虽然一干就是12个小时,但他们觉得值,因为,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最后一部支架的回收任务又落到了他们的头上,顶板的压力全部汇聚到此。班长孙海兵带领大家挖柱眼,打密集点柱,500mm棚距改到300mm,一梁两柱改为三柱,用了50余根点柱将顶维护好,再卧底,别看程序如此繁杂,整个回收安装工作也仅用了4个小时。57组支架的回收,80组支架的安装仅用8天的时间顺利竣工。
立足任务目标时时奉献
2月18日,班长孙海兵召集今年的第一次“家庭”会议。会上,他特别激动地说:“这次任务的完成,我对大家伙要说的就俩字‘谢谢’!”
王玉良说:“班长,哪么客气干吗,都是一家人,大家齐心合力,咱们在‘六型’品牌班组文化建设中,‘先锋’班组的争夺才更有实力!”
张成祥也积极发起言来:“对呀,班长,你自己说要把咱们班组建成‘家’,作为‘家’的一员,我们都应该为这个家出点力,所以,任务目标前,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讲奉献!”
说到这,孙海后激动得人泪盈眶,稍微停顿了一下说:“好,兄弟们!哪么,九采煤柱安全割煤,大家大啥建议?”
“我觉得!因先做到班前安全确认,确保顶板没问题!”“对对对,收工验收一样重要!”…大家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场面十分热闹。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一煤矿政工部 吕学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