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8|回复: 2

奏响“人才强企”进行曲  ———松藻公司人才建设工作巡礼

发表于 2012-2-19 14:12: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 静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天下无贼》里,葛优道出了这句经典台词。在人才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人才是千金难买、千里难寻。2011年,松藻煤电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正蒸蒸日上,“人才强企”的号角奏响了“千百亿”战略发展的最美乐章。

    2011年4月22日,公司出台《“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磅加码“百千万”人才建设,明确到“十二五”末,在人才规模、员工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都要得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确保为公司“千百亿”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引才:“源头活水”进矿山

    “松藻公司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成长环境,让身在异地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将扎根矿山,奉献自己的光热。”、“我从新疆公司转过来,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松藻。”……在公司2011年大学生座谈会上,158名新分大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扎根矿山、奉献松藻的青春誓言。他们的到来,如一股“源头活水”,为公司发展再添人才动力。

    据公司组织人事部部长莫祖宽介绍,2011年公司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158名,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66名,专科生86名,涉及47所院校35个专业,是历年人数最多、专业类别最齐、涉及院校最多的一年,也是学历和水平最高的一年。

    为助推大学生们尽快的成长成才,公司还启动了“四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即“给一个家的港湾、给一个入职培训、给一个成才的空间、给一个上升的台阶”,让大学生们在矿山干事业有舞台、个人发展有平台。

    西部煤海,赫赫松藻,在这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逢春煤矿工作的张尚斌,从技术员到队长,再到抽采副总工程师,他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生漂亮的“三级跳”。

    走出重大校门,同华煤矿的李树林,28岁就当上了该矿生产科的副科长……

    育才:书屋自学充电忙

    “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年,公司以建设职工书屋为着力点,鼓励员工养成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并依托工会大学校,开展大培训大练兵,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2011年10月26日,公司开通网上电子书屋,更为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员工的学习需求。12月1日,松藻煤矿职工书屋正式挂牌成为全国职工书屋,书屋里共有藏书1.3万余册,电子图书2000册,电子音像制品50余种,报刊杂志40余类,可容纳50余人同时阅览。在深深矿井之下,同样有浓浓书香飘逸,打通一矿开辟了公司首个井下读书角,让员工在值班之余也能阅读学习。

    目前,公司拥有全国职工书屋1个,市级职工书屋10个。全年,在职工书屋内学习的员工达1.46万人次,员工借阅书籍1.09万人次。

    在积极鼓励员工读书自学的同时,公司还依托工会大学校多元化办班、多角度提升,今年,公司的17所职工学校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532期,培训人员达4.89万人次。并大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2011年全年共计投入236.31万元,开展了班组架箱工、安全检查工、瓦检工等劳动技能竞赛553项次,涉及5.83万人次参与。

    以赛代训、以赛促学,在比武擂台上,公司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也初具雏形。

   

    目前,公司拥有中级技工2306名,高级技工1197名,技师167名,员工技能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公司积极储备后备人才,各单位分专业、分类别建立了矿、科、队、班组长等人才库,分别从选拔、培养、考核、晋升等方面规范了后备人员的管理工作,在注重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对后备人员进行系统、计划、针对性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储备的有效功能。公司团委自青年人才库成立以来,每年专门为库内专业技术型、综合管理型、操作实干型员工购买书籍,让他们在文化修养上得到提高,在专业技术上得到提升,把“青年人才库”打造成了一大品牌。2011年6月2日,公司团委举办首届青年人才论坛发布会,为青年人才谏言抒怀、施展才华提供了交流和锻炼的平台。2011年8月,公司团委代表队荣获集团“能源杯”青工掘进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用才:不拘一格用其材

    在公司“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舞台、干成事有地位”的用人机制下,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能得到赏识与重用;“兵头将尾”的班组长能收获事业的辉煌与人生的喜悦;普通的工人也能改变人生轨迹,走上管理岗位……

    2009年,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龚节兵来到打通一矿,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一年之后,他就被破格提拔为通风队的党支部书记,成为该矿最年轻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在集团2011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他被集团评为“十佳党支部书记”称号。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漂泊打工的田兴地,2005年来到逢春煤矿,一年后,他就当上该矿的防突负责人。……

    2011年8月15—18日,《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举办了全国班组建设论坛交流会,作为公司优秀班组长代表之一的渝阳煤矿采煤三队电工班班长唐卫明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对于能乘坐飞机去参加会议,让他既感动又兴奋,在会议上他还勇敢地展示了自我,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公司通过设立“班组长节”、开展班组长脱产培训、对班组长进行梯级培养、建立后备人才库等一系列措施,给予班组长足够的重视,让他们感受到了工作有地位、有尊严、有奔头。

    “新闻宣传也是生产力。”在公司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氛围之下,一些热爱写作的普通员工也被提拔到了各个管理岗位,逢春煤矿的员工王年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原是该矿运输队的一名机修工,因喜好写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2011年1月矿行政办公室招聘秘书时,他成功应聘上了这一职位。

    留才:多管齐下系人心

    “我既然选择了矿工这个职业,矿山就是我的家,再也不想离开了!”面对一位开保安公司的战友出一万元的月薪相邀,荣获重庆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的逢春煤矿采煤一队生产一班班长李克强却丝毫没有动摇,因为他把“根”扎在了公司。

    “矿山就是我的家”,多么铿锵嘹亮的一句誓言,正是公司给予的情感投入,如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偶工作问题,为拔尖人才健康体检等,如此这般对人才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让员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所以他们才不舍离开。

    “人才投入是最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收益最大的投入。”基于这样的观念,2011年,公司加大人才投入,积极营造出了“知识就是财富”的浓厚氛围。对被评为公司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金奖”的,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奖励,评为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银奖”的,给予15000元的奖励;对获得中高级技术的员工和技师的员工,每月给予50-1000元的技术津贴。水电所还

    实行了知识工资制,凡取得国家认可的大、中专学历的操作岗员工,按月可享受40-120元知识工资补贴。

    公司建立了领导联系骨干人才工作机制,每月通过组织座谈、预约交流、电话沟通、走访探望等方式,关心骨干人才的工作

    、学习、家庭、婚恋等情况。同时坚持做到“八必谈”和“五必访”制度,以激发他们扎根矿山、奉献矿山的热情。在以情感、事业、待遇和发展,多管齐下留住人才的同时,公司还着力打造宜居优美的生活环境,打造出了人才扎根矿山、奉献矿山的“软环境”,把各类人才聚拢在“千百亿”战略目标下,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松藻技工学校老师在指导电工实习

松藻技工学校老师在指导电工实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9 15:07:3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9 15:17:56 | 查看全部
人人是才,以人为本,人才强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