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金银贵 彭政舞
“代婆婆!您老还差啥子东西需要买的,您尽管开口啊!”
2月13日一大早,松藻煤矿松南路122号楼3—4号门前,70岁的赵碧生老人就敲打着85岁孤寡老人代彬如的房门,伸长脖子询问道。
每天上街买菜,帮老人买生活必需品,是该栋楼每个人的习惯。凡是有人出门买东西,都会习惯地敲敲代彬如老人的门,询问她需要买些啥东西。这样的举动,大家已做了十年。
耄耋老人,原是苦命人
代彬如老人是湖南人,丈夫是宁波的。两人是在抗日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里认识的。今年已85岁的老人对于自己的家,丈夫的家,已完全没有记忆了。只大概记得在逃亡时,只剩下婆婆和自己两人。不久,婆婆染病而亡,孤苦伶仃的她只身逃到了重庆,认识了同样逃亡出来的丈夫徐景朝,两个孤苦伶仃的年轻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1958年,徐景朝来到了松藻煤矿当上了一名工人。在工作中,徐景朝由于受伤办理了病退。16年前,徐景朝因病去世,患难与共的夫妻二人最终只留下代彬如一人。
10年生活,全靠大家帮忙
代彬如老人患有膝关节骨质增生病已30多年。膝关节严重肿胀导致每移动一步,腿脚都拉扯着刺骨的疼痛。丈夫去世后,行动不便的老人很少再下过楼,买米、买菜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好心的邻居们帮忙。
“和代婆婆做邻居了,如今算起来都有10年,其实认识她已经有20多年了。”员工丁绍彬告诉笔者,当初他和代彬如老人住的房屋由于建筑新家属区,被撤了,那时,74岁的代彬如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2001年搬到松南路122路时,由于年龄的关系,她的膝关节骨质增生病开始越来越严重,下楼几乎成了奢求。凡是买米、买菜,邻居们都主动问代彬如,这一帮,大家做了十年。
80生日,“儿孙满堂”好热闹
2007年5月19日,松藻矿“468”餐馆里热闹非凡,家住松南路122号的100多户居民在这里摆下11桌酒席,为孤寡老人代彬如祝贺80岁大寿。
这也是老人80年来第一次办生。谈到五年前那次邻居们为自己筹办的生日宴,代彬如老人眼含热泪,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过的最幸福的生日,我太高兴了!”如今,每逢老人生日,邻居们都会买蛋糕为老人过生。
我们搬家了,老人咋办?
在老人14平方的房间里,堆满了麦片、水果,还有一些烟。老人告诉笔者,这些东西有的是矿上领导送的,有的是自己买的。对于这样的生活,老人非常满足。她还高兴地告诉笔者,自己一个月有700元的工资收入,已足够她的生活了。
“现在,大家心里有个结。由于松南路122号楼属于棚户区改造楼,要是大家都搬新家了,老人怎么办?谁来照顾她?”赵碧生和邻居们担忧地告诉笔者。
听到我们谈到搬家的事,老人浑浊的双眼泪光闪闪,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着眼睛。
“10年,这深厚的感情岂是说丢了就丢了?”赵碧生表示,在大家搬走之前,一定要把老人安妥好了,大家才会放心走的。因为在松南路122号楼家属们心中,代彬如老人就是大家的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