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墨花飘香醉丹阳
——刘伦煜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彭娇妍
一次诗会活动中,承办方需要诗友们展示墨宝。老师们挥毫的间隙,我看到了一张写好的六尺颜楷撘在会议室的椅子上。因此书作工整、俊雅,我便走上前去以图细观。
再看落款,原来是刘伦煜老师的书作。在细细的品味之中,我忍不住心生了向刘老讨要这幅作品的念头。刘老推推鼻梁上的眼镜,又望望我,在欣喜中说道:“这个没有印章,回头我写幅给你吧。”
不久,在由诗词学会柳景芳阿姨和肖如熠老师做东的“冬至诗会”上,我便得到了刘老的两幅书作。他在交予我时,还反复说着:“字写的不好,态度是认真的”。刘老这样说,其实,于字于书他都是认真的,也是大家公认的。
我在惊喜之中,将书作取出来展读,一幅精致的扇面和一个五十厘米乘五十厘米的小品赫然呈现。小品右半部分,“士之为学,必先穷理” ,左侧则用小体颜楷点缀其中的空白,并适留空灵。整幅作品无不透出稳健、平和的厚重之气。扇面书作,刘老则是同样用颜楷书写了我的一首新声韵诗作。其左右对称之中,给人的是古雅、沉静和凝练之韵。
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之中,唯楷书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笔法的沉稳、凝练、持续和坚毅。其法度之严,点划要求之精准,便使诸多书法爱好者望而却步。能够持之以恒者,更加寥寥无几。加之,当前的书法界尤其是书法教育界,把楷书的定位只停留在基本功训练的理念上,楷书的技巧含量、技巧质量、技巧难度、技巧对审美表达的准确性、技巧个性化的清晰度等显得尤为缺失。且在各类书法评奖中,楷书所占的比例日益缩小,从而导致了楷书的创作较其它书体明显滞后。
书乃心迹。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学养的积淀,决定了书家书法作品的格调高低。其中表现出来的更是一个人的内心审美情趣所在。作为一名纯粹的书法爱好者,刘老从市总工会领导岗位退休之后,不喜打牌,也不留恋政务。而将满腔的热情寄了诗、书、画、作。
在书法临习过程中,他以《多宝塔》和《勤礼碑》为法源,每天坚持书法的临十几年来从未停歇。除此,为了增加书法的文化内涵,他在临习书法的同时,也注重了诗词和散文的阅读与创作。数十年的书法临习,他的书艺呈现出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且在点划之间显现出斩钉截铁,铮铮骨力的遒健书风。2010年他被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会会员,其书法作品、诗词、赏析等作品也被《书法报》、《荆门日报》、《荆门职工》等媒体刊载。在他的熏陶下,他的两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均都聪慧好学,积极上进。大外孙在今年的高考中,以德、艺、学等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小辈的诗书爱好者,刘老对书法的执著,习书坚持不懈的精力是我学书、作文等的榜样。不唯古,不追新。同时,也愿刘老在他的执着和孜孜不倦之中,更加书艺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