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凡是检查产品质量不合格宁可报废,绝不迁就而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宁可产量有所损失,也不允许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川煤集团达竹机制公司:
运筹帷幄树“质量品牌”
2月份以来,川煤集团达竹机制公司做出一个“反常”的举动:凡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宁可报废,绝不迁就而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宁可产量有所损失,也不允许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刚性规定运行半个多月以来,是否得到职工的认可?职工对产品质量意识是否有所改变?2月17━18日,笔者走进该公司铆焊车间铆焊班组,发现这样绷紧产品质量之弦,已经成为每名职工的自觉行为,干什么事都爱较真儿。
“爱较真”的班长杨贵富
今年2月17日下午,快要下班的时候,杨班长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检查着每一台煤矿用固定矿车底盘铆钉的铆接质量。忽然,一颗铆接不成型的铆钉进入了他的视线。
“气割掉,重新铆接。”杨贵富把工友廖广东叫过来,语气温柔但又显得果断对工友廖广东说。
“按照标准不是允许有1.5%的铆接缺陷吗?别那么较真嘛!”刚干完活的准备洗手下班的廖广东说。
“有,也要必须割掉,我们是为矿工服务,别小看这一颗铆钉,在井下使用过程中也许会发生松动,增加安全隐患,我们铆接的每一颗铆钉都必须合格,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杨贵富一边说一边督促廖广东拿过割枪,重新干了起来。
人人当起“质检员”
“你看,我焊接的钢板,焊缝焊接均匀、平整,应该合格吧!” 2月18日,焊工张刚把该车间质检员唐龙叫到身边信心十足地说道。
唐龙不慌不忙地蹲下身去,仔细看了起来,正当唐龙准备说“合格”二字时,马上话锋一转,“焊接还比较可以,但是个别地方的焊渣没有清除干净,再说也没有打磨平整,应该不算合格。”
“看来我还得返工了。”张刚红照脸拿起手持抛光机仔细打磨起来。
这是该公司今年开展的狠抓生产过程质量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人人都是质检员观念的转变。使每一名职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管理,人人都是质检员。原材料进厂后,要通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上生产线,每一名员工都要对上道工序进行复检,确认合格后才开始自己的工作,完工后还要进行自检,确保产品质量。
完善“家规”
铆焊班勤自检、工作很较真的事儿传开了。不少人说,摊上这个班,让公司质检员没事偷着乐去吧。
“可真是,都成‘免检产品’了,车间质检员‘抠’自己干的活,比公司专检人员还查得细,我们干好不就行了,还那么较真干嘛。”2月17日,在该车间班组质量控制交流会上,该车间部分职工开玩笑地说道。
原来,该公司针对去年底产品质量有所下滑的现象,今年初全面实现质量制度化管理,并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班组建设工作,以班组建设带动生产管理以及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制定了车间、班组产品工序须严格自觉地执行自检、互检程序。签订质量保证承诺书,坚持产品加工首检问责制,并要求班前强调质量意识,班后交流质量体会,确保产品率月月达到100%。质量控制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工序进行抽检,对每班和月度产品合格率达到100%的班组按月给予奖励200元;对当班和月度产品合格率低于90%的班组,则严格考核直至取消奖励。
制度的实行,有效激发了职工追求卓越质量、追求产品零缺陷的热情和干劲,也正是由于有铆焊班这种较真的质量责任意识和态度,铆焊班实现了互检、抽检和公司终检合格率均达100%。
汪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