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7|回复: 7

[散文 随笔 杂文] 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

发表于 2012-2-21 15:27: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
--------听贾小瑞讲《文学鉴赏与创作》有感
王炳强
日前在烟台港联合公司多媒体教室听了鲁东大学文学院贾小瑞老师的《文学鉴赏与创作》讲座,有些观点颇以为然,心灵上产生了一些共鸣,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首先,人的品德厚重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厚重。贾小瑞老师说,文学鉴赏与创作需要两种基本修养:人格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与我们“德才兼备”的用人、提干基本条件可谓异曲同工。凡成大器者,无不有厚重的品德作基础,搞文学也不类外。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爱耍小伎俩等等之小人,甚至品质恶劣之歹人,即是再去苦学文学,他的鉴赏角度和创作思路也不会宽泛、深厚,如有作品问世也只能是蜻蜓点水、碗水见底的文字游戏、“文学”垃圾而已。这就是品德的“器量”使然,人生观、审美观使然。

清代钱泳说的“文要养气,诗要洗心”的“气”,乃浩然正气也。浩然正气,就是人格修养,就是品德。德器,是产生大作品的基础。

其次,如何看待文学的雅与俗。听贾小瑞讲课时,有的同志认为纯文学的东西太“高雅”,曲高和寡,玩不了;有的认为简单啊,你把描写色彩的词用来描写味道、把描写形状的词用来描写温度、把丑小鸭描写成白天鹅就是“高雅”的文学。这是肤浅的认识。

第一,不要认为高雅的才是上品,通俗的是下品。《阳春》、《白雪》是高雅,《阳阿》、《薤露》和《下里》、《巴人》正因为通俗更能为大众接受、欣赏、附和吟唱。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些《诗经》里大家耳熟能详的句段距今3000多年了,大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俗的情感、俗的劳动,但很美,谁敢说是下品?

第二,不要认为只有玩文字游戏或词藻华丽才是文学。文章有华丽飞扬之美,也有朴实无华之美,又幽默风趣之美,也有深邃浑厚之美。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字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感情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许多人都会背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许多人也会背诵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许多人也能背诵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片断,因为,这些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感情真挚、主题明确,二是没有晦涩的词句、华丽的词藻。
贾小瑞说,用真心打动人,写真话,写真情,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三个“真”字,道出了做人、作文的道理,道出了雅与俗的统一。庄子曰:“真者,精诚至也……”。

(烟台港联合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5:29:39 | 查看全部
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8:40:42 | 查看全部
有人说,文品如人品,实际不尽然,大家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4:19:0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06:06: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17: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7:00:1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0:06: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