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8|回复: 2

进了石壕矿  就是石壕人

发表于 2012-2-25 11:3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跟帖1075期文字稿
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现有在册员工2670人,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农民工。在井下采掘一线,农民工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85%,已经成为该矿采掘一线生产的主力军。正是凭借着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农民工队伍,2011年,该矿完成原煤产量128.2万吨,掘进进尺23976米,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实现了死亡“零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该矿工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进了石壕矿  就是石壕人
陈治平
从2003年招收第一批农民工开始,石壕煤矿工会就从构建和谐企业的大局出发,立足于“党委想什么、行政抓什么、员工盼什么、工会就干什么”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进了石壕矿,就是石壕人”的口号,以“关爱行动”为载体,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核心,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工作。

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
以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
石壕煤矿的农民工主要来自重庆、四川、贵州、湖北等地的边远山区,长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状态,使他们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法制观念、道德水准等都与企业化大生产格格不入。特别是组织纪律性较差,“散兵游勇”的习气较重,对企业缺乏认同感,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此,该矿工会把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作为突破口,以增强他们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法制观念,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并逐步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自2003年该矿招收第一批农民工开始,矿工会就在员工夜校专门开办了农民工培训班,向农民工灌输企业化大生产的各种知识,如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团队精神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农民工了解工会、认知工会,启发农民工主动加入工会的内在动力。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认真倾听农民工的呼声和要求,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对农民工中的困难群体,矿工会还专门建立档案,和企业原有困难职工享受同等困难补助待遇,使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工会这个“职工之家”的温暖,由此逐步稳定了这支农民工队伍,克服了农民工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状态。到目前为止,该矿分17批招收来的农民工,已全部加入工会,这为该矿的企业管理和农民工的集体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赋予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权利
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依照《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他们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上有发言权,既能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又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是石壕煤矿工会维权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该矿职代会和工代会中,农民工代表的比例与其所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基本适应,近20名农民工还被提拔为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6名农民工担任了科、队级工会主席。担任班组长的比例更高,在采掘一线,80%以上的班组长都是由农民工担任。评为企业先进、劳模的农民工更不在少数。其中,一位名叫肖明先的农民工荣获重庆市“国企贡献奖”;一位名叫李攀武的农民工荣获“全国煤矿优秀班组长”称号;一位名叫余道才的农民工荣获“重庆市十佳农民工”提名。这三位农民工,可以说是石壕煤矿农民工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该矿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

此外,该矿工会还代表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以此规范企业和农民工双方的行为,从源头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和企业原有员工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鉴于煤矿的“高危”特殊性,该矿工会还督促企业为每位农民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彻底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强化农民工的素质教育
使其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该矿农民工的整体状况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一些职业技能低下、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该矿工会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农民工的素质教育。一是使农民工尽快转换角色,适应企业化大生产的需要,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农民工培训长效机制,把农民工培训纳入企业整体培训计划,做到有资金投入、有专项经费、有措施目标、有制度保证。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与矿人力资源科合作,对每一批农民工都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做到了每一位农民工都持证上岗;二是在农民工中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工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利益,并做到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尊重农民工的人格,让他们和企业原有员工“平起平坐”。在石壕煤矿,已经听不到农民工的称谓,而是一律称之为新员工。前不久,国务院安全督察组到石壕煤矿视察工作,有人问,“你们矿上有多少农民工?”矿长覃乐回答:“我们矿上没有农民工,都是合同制工人。”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在工会的推动下,该矿对农民工与原有员工做到了“6个一样”:政治上一样关心,管理上一样规范,权益上一样维护,分配上一样对待,培训上一样重视,生活上一样照顾,已经没有农民工和合同制员工的区别。

“进了石壕矿,就是石壕人”,这句口号融入了石壕煤矿工会对农民工的深切关怀和期望,如今,根据重庆市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在重庆能源集团的统一部署下,该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技改扩能,使原煤核定年产量由原来的90万吨提高到180万吨,资产、产值、利税翻一番,员工收入也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达到重庆市优势工业企业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与全市奔小康的步伐保持一致。

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壕煤矿的这支农民工队伍,一定不会辜负企业的希望,一定会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一步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13:16:38 | 查看全部
文字稿投到主持词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7 09:39:28 | 查看全部
对,这应该是文字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