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变味的笔会
曾几何时,“笔会”这个词,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高雅、纯情,每每提及,我内心即充满静谧、温馨。
第一次参加笔会,是在1985年秋季,但那时不叫笔会,其在通知中的正式称谓是“创作讨论会”——来自全县各地的十多位业余作者们聚集在县城最高档的“宴宾楼”里,还邀请了省、市的辅导老师,大家在一起一住十多天,对每个人带来的稿件逐一审读,集体讨论,提出一大堆意见,让作者修改,然后再讨论,再修改,如此反反复复,到会议结束,有些作者的稿子都过不了关。我的处女作,不到两千字的小小说《光棍打妻》,就是在这第一次笔会上改来改去的产物。
自这次笔会以后,20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名目的文学活动,除了县内,省里的、市里的、直至京城的,也参加过那么几次。说不准确是从那次开始,堂而皇之的被冠以“笔会”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某一天我突然对当今社会下文学笔会的含义产生了困惑和怀疑,甚至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进入商品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异常珍贵,再加上经费的拮据等因素,像当年那样十天半月的呆在一起开笔会,肯定是对时间的浪费,也可以肯定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如今的笔会时间安排都很短促,三五天算长的,一天两天算对得住你,开上半天也不是啥稀罕事。
除了时间的缩减,笔会的内容更是与以往大相径庭。一帮所谓的作家诗人们聚在一起,谈的,要么是满嘴的牢骚怨言,要么就是黄段子或与文学风马牛不相及的泛泛空言;忙的,是争名逐利,是觥筹交错交际应酬,而文学、文稿及文艺的切磋,这些本应是笔会主题的东西,则反被弃置一旁,没有人阅看稿子,很少有人谈论文学,笔会成了交际会、吃喝会、发泻会、空谈会、展示会、游玩会、应景会、滥情会……如此的结果,在大众眼里,所谓的笔会自然成了一帮疯子傻子的白痴会,被投以鄙视的眼光,毫不为奇。
什么时候才能让笔会名副其实呢?怀念着当年的那份静谧、温馨,我扪心奉劝自己:如果你还真心热爱文学的话,从即日起,赶快远离这类糟践文学、让文坛日益浮躁的笔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