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3|回复: 0

公租房怎么才能叫好又叫座

发表于 2012-2-29 09:20: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从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获悉,郑州去年12月推出的1353套公租房,面向社会公开配租以来,只收到了不到100张申请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了解到,标准高、房源选址偏远、租金优惠不够给力等,成为“准承租人”的普遍心态。(详见本报28日报道)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这当然是件惠民的大好事。相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请的火爆场面,公租房申请遇冷确实让人感到有些诧异,对住廉租房不够条件、买经适房不够资格、购商品房又差点钱的住房“夹心层”而言,申请公租房过渡一段时间难道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就外地不少城市的经验看,因申请条件、租金、位置、配套设施等原因,公租房“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并不鲜见。对“夹心层”人群来说,他们不是不巴望着能享受到公租房的政策实惠,光在郑州打拼的外来务工者少说也有300万之巨,他们可以说是构成住房“夹心层”的主力军,其中有承租愿望的人更不在少数,为何他们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呢?

  公租房要赢得目标保障人群的青睐,关键取决于其自身的吸引力,或者说“性价比”,能否较好地与承租者的预期匹配。而实现“匹配”的关键又在于,政府管理部门能否真正体察“夹心层”的苦恼,倾听其呼声,根据实际情况和居住需求作出更为务实的政策调整。

  现在虽说有2万多套,但公租房的蛋糕还是不够大,那么分配上自然就要讲究科学,一方面固然不能把门槛定得过低,搞“开闸放水”、“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管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门槛抬得过高,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望房兴叹”,造成大量公租房闲置浪费,有悖建设公租房的初衷。现在为何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显然,“夹心层”不是不想住,而是要么不符条件住不进去,要么是公租房不能较好地满足其居住需求。

  公租房申请遇冷,不是说真正的中低收入者不需要公租房,恰恰是数量庞大的承租需求被抑制无法释放出来,这时就很有必要检视一下公租房的配置机制,然后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能不能进一步降低申请门槛,完善公租房的居住配套设施,加大公租房所在区域的公交车投放等,通过“加减并用”增强公租房的吸引力。

  现在的问题是,申请条件要求连续交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或者是累计交纳三年以上,这就把刚毕业的学生群体排除在外了。还有月工资低于1700元的收入门槛又把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挡在了门外。另外公租房的租金和城中村房子相差无几,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全,性价比未必高过城中村的农民房。这么七折八扣,公租房就近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教人如何能爱上它?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