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5|回复: 2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首选月球虹湾地区为着陆点

发表于 2012-3-5 09:56: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查文晔、顾瑞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4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

  叶培建委员表示,按照原先公布的计划,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有5个,分别是虹湾、酒海、湿海、开普勒和阿里斯基撞击坑。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

  叶培建说,此前嫦娥二号在探月过程中重点关注了虹湾地区,嫦娥二号的绕月轨道是100公里,但有很长一段时间它的飞行轨道降低到了15公里,此时它主要拍摄的就是虹湾地区的图像。嫦娥二号不久前公布了目前世界上已发布的最清晰的月球全图,分辨率达7米。“虹湾地区飞得低,分辨率就更高。”因此,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的地表状况掌握得比较充分。

  “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的首选着陆点应该是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0:17:06 | 查看全部

Re:嫦娥三号明年如期发射

  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所携月球车将在月球工作3个月以上

  据新华社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4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嫦娥三号研制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2013年如期发射,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其所搭载的中国首部月球车将在月球工作3个月以上,未来将向公众征集名字。

  叶培建说,因为要着陆在重力只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上,所以嫦娥三号的形状、功能都做了特殊设计,与以往的飞行器都不一样。

  叶培建表示,按照原先公布的计划,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有5个,分别是虹湾、酒海、湿海、开普勒和阿里斯基撞击坑。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

  叶培建称,嫦娥三号搭载的中国首部月球车重量达100多公斤,将在月球工作3个月以上。他同时表示,中国首部月球车的名字将通过向公众征集意见的方式最终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0:25:27 | 查看全部

Re嫦娥三号有望2013年如期发射 专家详解三大特点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查文晔、顾瑞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4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嫦娥三号研制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2013年如期发射。

  叶培建说,嫦娥三号和嫦娥一号、二号都不一样,它是带“腿”的飞行器。嫦娥一号、二号与中国之前发射的100多颗卫星一样,都是环绕飞行器,或是绕地球飞行,或是绕月球飞行,并不着陆,因此没有“腿”(用于在地面着陆的支架)。而另一些返回式卫星与飞船,安装的是降落伞,因此也没有“腿”。

  “嫦娥三号与他们都不一样,是有腿的。”叶培建说,因为要着陆在重力只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上,所以嫦娥三号的形状、功能都做了特殊设计,与以往的飞行器都不一样。

  其次,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后,要进行很多科学探测,因此将携带很多科学探测仪器。叶培建说,这些仪器将用于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生存的情况,以及利用月球没有大气层阻挡的优势,观测更远的太空。

  第三,嫦娥三号将搭载中国首个月球车。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后,着陆器将把月球车释放出来,月球车将在月球上行走。叶培建表示,月球车的行走要克服很多难题。“它要会认路,不能掉到大坑里,不太大的坑也要爬得过去。小的石头要爬过去,大的石头要绕过去。”月球车除了安装有导航系统与识别系统外,也要靠地面的支持,技术人员在地面也能控制月球车的动作。

  叶培建表示,嫦娥三号要在突破这些技术难关后才能完成发射任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后,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说,根据现在的进展情况,预计在2013年,中国应该能够把嫦娥三号送到月球上去。

  叶培建还透露,如果嫦娥三号完成任务顺利的话,原计划用作嫦娥三号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就会搭载与三号不同的仪器设备升空,从而拓展中国月球探测的科研内容。

  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嫦娥三号和四号是二期工程的重要内容。

  叶培建历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系统和嫦娥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