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5|回复: 2

母亲:淳朴的哺育图

发表于 2012-3-5 16:10: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续篇:
母亲:淳朴的哺育图
                                                                                                                                    /杨保川
女人分娩的痛苦短暂即势,但哺育儿女成长的重任和艰辛却漫长而遥远。直到世上的每一位母亲在她生命的尽头,留给儿女们的依旧是牵挂和爱的句号。

而我家侥幸在拮据艰辛的岁月里活下来的体弱多病的五兄妹,则成了我母亲一生心甘情愿的重轭和累赘。为此,她付出了她永不复回的青春,炽热的心血和她生命的全部。

母亲是受媒妁之言别无选择地嫁给了父亲,不幸的婚姻,注定了母亲一生都无法逃脱的悲伤;而她又是中国最末一批裹脚的妇女,所以,她这一辈子注定要比新时代的女性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

我们兄妹陆续地降临人世,无异于给我多灾多难的母亲雪上加霜。父亲的脾气是点火就着,平时说话也像打雷似的。他们俩个打了一辈子的架,母亲曾不止一次地流着酸楚的泪水说:“要不是为了那几个可怜的孩子,我早骑着马儿走了。”

一次,他们俩又干仗,父亲把饭碗哗啦啦地砸个精光。母亲灵机一动,打开了几个西瓜,无奈地用瓜皮瓢儿给我们几个孩子盛饭。

母亲就是这样委曲求全、含辛茹苦地把她的几个孩子一个个地拉扯成人。她一辈子所付出的心血、炽爱和泪水,让我永远刻骨铭心地愧疚和怀念……

我平凡、平实、平常的母亲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一个“穷”字。她结婚后,只有一间低矮破旧的土窝。回门时,小脚祖母威严地指挥一伙人叮当五四地将洞房里借来结婚用的摆设全部搬走了。连挂着双喜字的门帘儿也卷跑了。家徒四壁,挑门另过,家里穷得连耗子也不进,欠生产队里得债,滚成了小山。

半大脚儿的母亲,每天与男爷们一道起早贪黑地下大田里劳作。一天也只能挣上7.5分,离10分工日还差2.5分呢。而且,每每收工回来,汗珠未落得她又无怨无悔地承包了家里所有得家务活。深夜,她还要在灯下纳鞋底、织纱活儿,一针针地直到月上三竿。

家,在母亲的汗水中温馨。

儿女,在母亲的心血里成长。

为了儿女,母亲是任劳任怨的耕牛,默默地在岁月的田野里负重的耕耘,她挤出的是奶水、血水,自己尝遍了人世间的苦草。

母亲是勤劳的。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尽管母亲生了17胎,可在她那美丽丰硕的乳房里,从始至终竟没有流出一滴甜甜的奶水。我们兄妹五人,全都是靠母亲熬的白面糨糊,一勺勺、一口口地喂大的。

老人们说:母亲那是属于馋奶,只要能吃上几顿油腥腥,奶水就会自然流出来。然而,母亲在漫长的生育期中,很难饱饱地吃上一顿肥肉。闲不住的母亲,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做过一个完整的月子。在她17次的月子里,她一边照料躺在沙口袋中的婴儿,一边忙活着她永远也放不下的针线活儿。一次,产后三天,母亲就下地担水、拾柴、推碾子,苦难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时候,更为难熬的是寒风呼啸的漫长冬夜,家里缺烧少棉。上小学前,母亲、我和弟弟妹妹四人滚土炕,同盖一床破旧的棉被。每晚,母亲只得侧身而眠,露出她半个丰腴的臂膀。三更里,她时常被冻醒。但她悄无声地为我们掩好被角儿,用她暖暖的软软的胸膛和厚实的脊背偎着她幼小的儿女们。

在冬天每一个清冷的早晨,我们几个孩子最怵穿棉衣。因为,棉衣冻得像冰块一样凉。这时,母亲准会喜滋滋地坐起来,把我们几个孩子的小棉袄,一件件地围在她白花花、热乎乎的身子上,捂热后,再给我们依次地穿上。母亲用她的体温,为我们驱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冷的冬季。

春天,换单衣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给自己做。新布不够了,她就将穿在身上的棉衣将就拼成单衫,来年再改回去。

清苦的日子,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几个孩子在童年时,别提什么玩具,就连一分钱的糖块,一年也难得吃上一块。但,母亲隔三岔五地收工回家,总会变戏法儿似地从袖筒里,带回几个蚂蚱、小鸟、柳笛什么的逗我们开心。

而我小时候患有一种脱肛的毛病。每次解手,肛头脱落,无法自行回收,疼痛难忍。每次紧要关头,都是母亲及时地笑盈盈地赶来,用她温柔的手撑,将我下身腥臭的肛头,缓缓地推进体内。也许,是一种天生的依赖,在上小学前,每次解手,我都要等母亲收工回来。

小时候,天花、麻疹等疾病还远未绝迹,并成为威胁儿童的杀手。我们几个孩子在出疹时,母亲会几天几夜不睡觉,把出麻疹的孩子偎在她暖暖的怀里精心呵护,直到麻疹消失了,她才敢喘口气儿。

春天,间苗时,母亲舍不得拔掉绿油油的禾苗,把禾苗留得密匝匝的。

队长在她身后,一边拔掉多余的禾苗,一边大叫:“杨大嫂,苗留密了,秋后等着收柴呀?”

母亲轻柔地说:“看着翠生生的苗儿,怎么也下不了手呀。”

队长乐呵呵地赞叹:“杨大嫂的好心眼,马庄街上数头一份。”

母亲是正直的。我家房后就是村大队的院落。文革岁月里,地富反坏右差不离天天到大队部院内集合。不是挨批挨打,就是去劳动改造。这时,母亲就主动地给他们提来了瓷碗和一壶开水。

遇见打人的场面,母亲就不顾一切地跑过去,和颜悦色地劝解:“轻点,好歹是一庄人呢,过去他们有不是,慢慢改。”

一次,在场院上劳动、伤痕累累的老书记周德行,背一筐沉甸甸的玉米棒槌,运到架子上。只见他跪在地上撵来撵去死活背不动,起不来。一群嘎小子围在中间哈哈大笑看热闹。这时,我母亲冷不丁地冲进人群,从后边使劲抬了一把,老书记才得以解围,颤抖地站起来。突然,一名城里下来的年轻的工作队员,从后面一把揪住母亲盘在脑后的发结,气急败坏地高喊:“开她的批斗会。打倒陈月敏。”

母亲正色道:“我是贫农,我不怕。”

恰巧,乌云翻滚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泻,母亲才得以从危难中解脱。

那时,我的正直的母亲并非敌我不分,也不是先知先觉于以后的人世变迁。而是,她行为处事,始终遵循着她不变的原则:本份。她善良的心地,容不得别人吃苦、受罪,宁愿世上所有的苦水都注入她的心中。

其次,母亲的干儿子、干闺女多。她是个热心肠耳,一辈子保成了8对媒,对对幸福美满。村上的红白喜事自然也少不了她去张罗支应。有一年夏天,母亲回娘家,路过凤尾河边时,正赶上临村有个姑娘因婚姻问题要跳河自杀,母亲手疾眼快地把她从河水里拽了上来。自然,那个姑娘又成了我的干姐。好心人劝母亲,把她许配给我长相丑陋的二哥。母亲坚决不允,她说:“损事咱不做,强扭的瓜不甜,我不能再把干女儿推入火坑。”后来,母亲给干女儿寻了个如意郎君。

几十年来,母亲一直用她本份的无声的行动,教育着她的儿女该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和处世。母亲用她的心、她的血、她的品德,沉淀成我们儿女骨中的钙、血中的盐、汗中的碱。她的灵魂永远在我们儿女的心中生根和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3:43:32 | 查看全部
很认真的看完了杨老师的这篇作品,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表,同时也感觉有一些酸楚在心中涌动。是啊,不管是什么时候,母亲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总是重如泰山。有她在我们身边,一切困难都将变得不再是困难,有她在,真的好温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3:44:09 | 查看全部
也请杨老师来参加我们的三八节活动,把您最美的母亲介绍给大家。http://bbs.bztdxxl.com/read-htm-tid-19685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