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员工原始创新的种子就在岗位
赵华
近日,高级工人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毕新忠抽油机扭矩扳手获得中石化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专项推广资金3万元,该扭矩扳手将在全厂推广应用。
3月19日,笔者专程来到毕新忠所在的桩西采油厂采油一队采访。毕新忠兴奋地告诉笔者,抽油机扭矩扳手是一项原始创新成果,截至2月底,通过推广应用,已累计节电3.8万千瓦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
谈到这样原始创新的由头,还得从2010年10月的一天说起,毕新忠到桩424采油班组检查,看到新员工石程正用管钳用力地紧井口密封函压帽,随着抽油杆光杆上下运动,光杆在与井口盘根摩擦中发出了“吱吱”的响声。
他赶紧上前纠正:“盘根紧得太紧,光杆与盘根摩擦力增加,加速了磨损,还增加了耗电量,松紧适度就行了。”“适度?那你说说怎么才算松紧适度?”没想到,新员工石程抛出的这个问题,竟让他一时语塞,让这个在油田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老采油工、员工挂在嘴边的“技能大师”无法准确地回答上来。
原来,现在操作人员掌握盘根松紧度时,一般是参照平时经验和习惯,通常以井口不漏油作为标准,并没有科学的量化概念。怎样才能将每口油井的盘根松紧度进行科学量化呢?这引起了毕新忠的深度思考。
一天,毕新忠路过一家汽车修理店,听到师傅嘱咐徒弟:“螺丝紧到100就行。”他看到徒弟正在用扭矩扳手在紧固螺丝。随着用力的加大,扭矩扳手指针慢慢指向了100牛顿•米(力学单位,N•m)。毕新忠突然联想到:“能不能把扭矩扳手运用到井口紧盘根上?”
说干就干,他立即买来一个500牛顿•米的扭矩扳手,用10mm的钢板做了一个卡口,在桩64-53油井上实验,以每50牛顿•米为一个扭力单位,进行盘根松紧度实验,结合一天4次的巡检,摸索出来该井盘根在150牛顿•米的扭力下,井口刚好不漏油,而且耗电量每天比原来下降5千瓦时左右。
为验证扭矩扳手的使用效果,他又与厂技术检测中心结合,采用3169型电参数测试仪测试,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单井日节电4.46千瓦时。
试验取得成功以后,毕新忠组织在全队进行了推广。目前,随着采油厂专项推广资金的到位,计划加工25套扭矩扳手,并在更多的油井上使用,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毕新忠告诉笔者,经过这次成功的创新,认识到其实原始创新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用心观察,岗位上就有原始创新的种子,岗位就是原始创新最好的舞台。“取得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森那样的原始创新成果是我的梦想,我和毕新忠工作室全体人员一定会努力的”毕新忠最后郑重地说。
笔者短评:原始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今年2月14日,“草根达人”高森和他的团队凭借“500千伏输电线路等电位跨越式机器人”的首创,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原创性创新是非常不容易的,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非常大的扩张力,而企业追求山寨产品,失去原始创新能力是很危险的,也是做不强的。
所谓原始创新探求的是未知领域,最突出的特征是“第一次”、“原创性”,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成果就是“原始创新”,在近代,美国的原子弹、计算机的出现等等,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通常有着别人没有的核心技术。
中国正因为有四大发明,为中国古代灿烂文明添加了浓厚一笔,而近代西方国家的强大,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微软公司的原始创新不但为盖茨个人创造了无限财富,也影响别国经济发展。可见,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原始创新,就会步人后尘,就只能处处受制于人,不可能缩短国外先进企业的的差距。
实际上,员工参与原始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高森只是千万投身于原始创新企业员工中的一份子,他们是瞄准生产难题攻坚克难取得的原创性成果。有人会说,一线工人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条件不足,原始创新课题到哪里去找呢?事实上,原始创新的种子就在岗位,种子就在脚下。有岗位就有机遇,爱岗位才会发现机遇。
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班组员工就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投身原始创新义不容辞。企业推动员工参与“原始创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把原始创新的权利交给员工。不要认为原始创新只有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才能做出,不要小视了员工的原始创新能力。员工长期处于生产一线,对设备工艺的“头疼脑热”十分清楚,他们的原始创新具有技术人员不具备的优势。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这个课题必须是生产实践所急需的,这个项目将来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的,这样最终的创新项目就能结出硕果。
其次,企业应该加大员工原始创新的投入。不能只把原始创新的资金给科研院所,而不给企业员工的原始创新以必要的资金支持。现在一些企业热衷于急功近利的项目,甚至是重复创新的项目,而不舍得给基层员工提供必要的创新基金支持,这是一种投入上的“短视症”。企业鼓励员工参与原始创新,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其三,把员工培养成原始创新的骨干力量。企业员工的原始创新必须立足于岗位,也就是说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攻克生产难关做起,用创新去完善自己的劳动,去提升自身劳动价值。而要做到这些,除了企业重视支持、为员工创新创造条件之外,班组员工的当务之急,就是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强自身学习力,志存高远,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尽快提升自己的原始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