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7|回复: 4

“创新先生”陈黔: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成为技术创新多面手

发表于 2012-3-24 09:51: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井运区采访,该区区长朱小高向笔者推荐一条采访线索:由生产服务公司经理陈黔主创的大倾角下运封闭式胶带机。据说这部胶带在3月初股份公司组织在矿召开的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座谈会上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并被公司总经理孙朝芦向各单位积极推荐,并要求各单位到土城矿取经学习。
    闻此消息,笔者于3月23日赶到生产服务公司,对陈黔进行了采访。在办公室没见到他,党支部书记谭林跃告诉笔者陈黔在车间里。陈黔介绍,这部胶带的全称为“大倾角下运封闭式胶带机”,其创新关键点就是将过去采用多部刮板运输机运输原煤的传统运输方式改为胶带运输,减少了人员投入、设备检修维护所需的材料费,同时成倍提升了运输能力,综合各方面节资降耗因素,全矿3部胶带运输机,每年可为矿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另外,这一胶带还较好地克服了过去一直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通过给胶带加上封闭式盖板,解决了大倾角运输巷道中,由于坡度大,胶带或刮板输送机上的煤块、矸石下滑砸伤人的弊端。现在,陈黔又对这部胶带机琢磨开了,他打算在封闭盖板上开一个合页天窗,便于操作人员日常检修维护,让这部胶带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更符合土城矿井下系统的地质变化状况,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1984年,陈黔招工进入土城矿,成了一名机修工人。因为刻苦钻研,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艺超群技术创新能手,被工友们称为“创新先生”,而他所发明的近百项创新项目,经过成果转化后,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破解了多个安全管理上的瓶颈问题,为职工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
      “创新之路并不平坦,但是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技术创新大拿和多面手。”陈黔用自己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勉励那些仍然跋涉在创新路上的职工。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为了给矿上节省成本支出,陈黔在废铁堆上动开了脑筋。他带领车间的一帮子弟兄,经过仔细琢磨,制作出了卡兰模具,将不能修复的废旧棚架的边角废料进行切割、分类,投入中频炉熔化成铁水,然后倒入模具制作成卡兰,这下效益出来了,按照采区每月投入1万副卡兰计算,每购进1副新卡兰需资金60元,1万副卡兰需要采购资金60万元,而自制修复1副这样的卡兰仅需成本12元,1万副卡兰只需投入12万元,每年为矿上节约资金上百万元。紧接着,他又深入挖掘,将井下回收来的废旧锚杆变成了道钉、螺栓以及轨道地滚、锚杆托盘、棚架支拉杆等,曾经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生产单位人人争抢的宝贝疙瘩,如今,废物修复再利用在生产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惯例坚持下来,而这一切,与陈黔细微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无关系。    在陈黔的办公桌上,放着一项成型于3年前的创新成果。2010年年初,在两个生产采区连续发生了两起采掘队组职工给胶带机机尾滚筒清扫浮煤时胳膊被拉伤的事件。传统的清扫方法是职工必须把铁锹伸进清扫器内壁,将附着在滚筒上的粘稠浮煤和矸石屑清扫下来,而高速运转的滚筒很容易将铁锹卷进去,继而伤到人。陈黔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开始琢磨研制一种新型的机尾滚筒清扫器。经过到井下实地调研,他对机尾滚筒清扫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将过去敞开式的清扫器变成封闭式,在清扫器的内外两侧焊接了一块扫刮板,滚筒运行过程中,将附着的粘稠原煤、矸石扫刮到清扫器的凹曹处,堆积到一定数量后,由职工从清扫器的一侧往外拉清扫杆,再也不用把铁锹伸进滚筒内部,彻底解除了安全隐患。如今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土城矿得到推广运用,还被兄弟矿广泛运用。
        由他主创的火车平煤器改变了过去由人工上到火车厢顶部对原煤进行平整的传统作业方式,既保证了职工的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其实这个装置很简单,就是在轨道两侧安设一个主框架,在组框架上两侧安设一个滑轮,便于拉伸和升降平煤板,火车车厢运行过程中,高出车厢的原煤就被平均分布了,使荷载得到平均,避免了火车偏载运输。”
       “只要用心观察,勤于学习钻研,创新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既能够锻炼自身业务能力,还可以为单位创造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陈黔说。多年来,陈黔先后研制、创新的技术成果达到100多项,每年为矿上创造的产值高达3000多万元。转载机机头液控调高装置、U型钢卡兰模具、钢筋自动调直机等创新成果活优化了施工作业工艺、或减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或创造了经济效益,总之每进行一项创新都是一次对自身能力的检验和提高,而他办公桌上那几十本学习笔记和厚厚的设计图纸见证了他在创新路上的成长轨迹,同时也印证了他说的那句话: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成为技术创新多面手。在他的身体力行下,该公司各个车间班组均成立了技术创新兴趣小组,围绕安全、节资降耗、工艺工序简化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梅黔云、杨兴育等创新能手不断涌现出来,刚上班两年的技校毕业生曾令剑还在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创新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生产服务公司成为文明全矿的创新主阵地。(刘佳跃)

图为井下大倾角封闭式运输胶带

图为井下大倾角封闭式运输胶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1:27:46 | 查看全部
个人感觉由头还是可以修改下。感觉讲了那么久才开始引人到正题。个人意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4:58:53 | 查看全部
谢谢玲子老师,我再好好捉琢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1:37:09 | 查看全部
已经按照玲子老是的要求对新闻由头作了进一步修改,请各位老是继续提出修改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7:39:14 | 查看全部
再次修改,千锤百炼,请各位老师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