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2|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曲艺)在观众互动中兴旺: 探索天津曲艺市场

发表于 2012-3-24 15:39: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天津的曲艺演出市场十分活跃,不仅是当地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外地游客通过观看曲艺演出感受津门文化并体验这里独特曲艺欣赏氛围的旅游选择。天津曲艺演出市场的这种兴旺景象,包括观众构成、欣赏口味及需求变化等,十分引人深思。通过关注相关文化生态环境和市场走向,对于包括曲艺在内的民族艺术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5月27日至28日,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中华曲艺学会联合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和首都新闻界人士,对天津的曲艺演出市场,特别是民间曲艺演出市场情况进行了考察采访,并与天津市文联和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共同组织了与天津曲艺界主要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部分常年在小型茶社坚持演出的鼓曲和相声艺人的座谈。
    台上说唱台下击和
    有着“中国曲艺之乡”之称的天津,曲艺艺术的传统底蕴十分深厚,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普遍“专业”而又“地道”。这从中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27日在天津天露茶社被观众现场“考试”的细节,就可见一斑。当时,姜昆上台慰问致词,没说两句话,台下就有观众喊:“会《报菜名》吗?”言外之意,是姜昆你会不会说传统相声。面对天津观众的“面试”,姜昆亮出了传统段子《八扇屏》,并在热烈的掌声中通过了“考试”。事后姜昆感慨地对记者说,北方的曲艺演员如果过不了天津观众这一关,不被他们承认,就难成“腕儿”。
    在天津,小型场所的曲艺演出和欣赏情景很有特色。主要表现是:台上说唱、台下击和。在鼓曲演出专场,记者看到,演员一板一眼唱得很卖劲儿,会心的观众随着音乐鼓点拍手哼唱,不时地,观众中会爆发出特有的“哎”声应和;精彩处,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更有观众不时地将对演员的表演评价,编成四句打油诗加以赞美,并在演员返场停顿的间隙里呼喊出来,使台下的气氛十分活跃。在相声演出专场,演员的包袱一抖出来,台下就如同因郭德纲而出名的北京天桥乐茶园的演出现场一般,叫好的“吁”声一片。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研究员分析说:“在小型的茶馆和书场听赏曲艺,是天津人文化和娱乐生活的一个传统。这种环境的演出相比于通常大剧院的高台演出,使演员和观众的距离大大拉近,欣赏的氛围自然温馨,容易形成台上台下的交流和互动。观众尤其是痴迷这类艺术的观众,能够通过击节附和实现审美创造的参与愿望。观众来这里不只是被动地欣赏艺术,同时可以直接主动地表达审美的心声。在这种氛围里演出,既可以砥砺演员,也可以培养观众。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演出市场格局,应予大力推广和肯定。”
     花篮奖赏热捧角儿
   天津曲艺观众不仅有着自己的叫好词语,还有着独特的奖赏演员的方式:送花篮。花篮是由剧场预备的,需观众花钱“购买”,不同剧场的花篮价格不同,20元、50元不等,一般都成对送上。得到花篮的演员要根据花篮的多少返场演出几个段子。获得花篮较多的演员,不仅仅是现场表演得好,还往往是一些观众热捧的角儿。有的演员刚一登场,尚未开口,花篮已经摆上了。
    27日至28日记者所观看的5场演出中,鼓曲演员得到的花篮更多,有四五位演员每人得到20个左右,最多的一位是30个花篮。据天津中国大戏院小剧场经理石磊介绍,曾有演员得到过上百个花篮。
    28日下午,在天华景戏院,有位私人医院的院长常先生为几位青年鼓曲演员分别送了4个左右的花篮。他说,他常看曲艺演出,若演员唱得卖劲儿,够味儿,就会送花篮以示欣赏和鼓励。
    有位业内人士坦言,送花篮这一表象的背后其实门道不少,不能完全以得花篮的多少来判定演员水平的优劣。天津市曲艺团团长李树元也坦率地表示,该团并不以台上花篮的多少作为评定演员各方面的指标。
    尽管人们对送花篮的现象评说不一,但这却实实在在地决定着演出场所、演出团体、演员和弦师琴师的演出收入多少。据介绍,花篮收入的分配,一般剧场占3成,剧团占7成,然后演员和弦师琴师再跟剧团分成,演员一般占花篮收入的30%。天津市曲艺团鼓曲队队长王立杨说,如果没有花篮收入,演员每场的演出收入就会很低,实际不足20元。
    票价低廉贴近百姓
    目前活跃在天津曲艺舞台上的专业和业余骨干演员各有100人左右,演出曲艺的主要茶社和剧场约有10多个。曲艺演出票价很贴近普通百姓,条件差一点的茶社5元至10元,条件好一些的小剧场8元至25元。
    低廉的票价令很多普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走进了曲艺剧场。记者观察到,鼓曲基本是老年观众,而相声不乏年轻观众。27日晚,天华景戏院是相声专场,220余个座位,上座率达到90%,而80%以上是年轻人,且大部分是成双成对的恋人。
    置身于曲艺观众之中,与看歌舞、音乐会等演出最大的不同,就是感受到浓郁的市井休闲气息。观众喝着茶水,吃着零食,打着节拍,时而鼓掌喝彩,时而开怀大笑,很是悠闲自在。一位观众对记者说,虽然有的曲艺段子也引得观众落泪,但总的来说,观众来看曲艺,就是为了图个乐儿。
    对此,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和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永良都认为,曲艺艺术除了本身的艺术追求外,这种使观众自娱自乐的功能是对社会基层文化生活的一个补充。
    重在坚持培育市场
    28日,在“天津曲艺演出市场的现状和走向”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尽管现在天津曲艺演出市场显现得很红火,但实际上曲艺茶社大多属于承包租赁,经营状况仍比较艰难,一些曲艺茶社克服困难,在坚持培育着市场走向看好的曲艺市场。
    与会的一些曲艺茶社经营者和民间曲艺表演团体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在曲艺市场并不景气的前几年就选择了曲艺经营和演出,当年的市场情况比现在要差很多。名流茶馆的经理于承艳说,8年前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做曲艺演出,从开始就赔,后来慢慢好转。她认为,培育市场,信誉第一,剧团如果与她合作,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悔戏,不管来多少观众,都要照常开演。
    众友相声艺术团副团长佟守本说,27日晚他们在谦祥益文苑演出,观众有200余人,然而,几年前他们曾在这里为11名观众演出过。回想起来,坚持到现在确实不容易,是演出团体与剧场共同合作的结果。去年,他们团共演出366场,今年5月27日以前,已经演出了208场。哈哈笑相声艺术团副团长佟有为说,他们团已成立7年,如今每天有两三场演出,一年的演出有700多场。他们在抓市场的同时,还注重抓创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佟有为也提出,对相声市场的火爆,要持清醒态度,演员不能赶场太多,特别是要出新作品,才能长远地留住观众。
    鼓曲演员高辉是唱天津时调的,20世纪80年代她演唱的《春来了》曾轰动一时。作为演员,她渴望接到新的作品,来赢得更多的观众。她在座谈会上呼吁:曲艺创作队伍要加强,特别是音乐设计要有新的突破。在天津深受观众欢迎的鼓曲演员籍薇、王莉、王喆和李玉萍等,也都有这样的强烈愿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