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91|回复: 10

(企业视角)新鲜:失败的创新也有“奖励”

发表于 2012-3-26 09:21: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鲜:失败的创新也有“奖励”
        李甲鹏、一帆


        “这下可好啦!即使我们搞得创新没有成功,也不会白干的!”3月20日,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赵坡煤矿机电科的副科长褚夫刚,翻阅着矿上刚刚印发的文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该矿经过调研了解到,由于创新工作的难度,一些创新项目容易“夭折”,实施人通常是“白费力气”。一些人虽然偶尔也会对设备操作、管理制度创新上有提建议的想法,但是害怕实施不成功,得不到奖励不说,重要的是,还怕成为工友的笑柄而不愿付诸行动,这样就直接熄灭了这些人内心深处的创新“火花”,出现了“害怕失败而不愿参与创新”和“干不出成果也是白干”的现象。
        在此,赵坡煤矿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营造创新光荣的氛围以外,还本着尊重创新、尊重劳动价值的原则,出台了《赵坡煤矿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在此《办法》中,他们首次明确规定:所有有意愿搞创新的个人、班组或区队,必须到矿企管部领取《创新项目启动申请表》,如实填报计划完成时限、具体工作计划、参与人员、责任单位,经矿企管部批准后,纳入矿重点跟踪管理工作内容,建立并实施日汇报制,责成实施人员认真填报《创新项目进展情况日报表》,企管部通过“走动式”检查完成当天创新进展情况的复核工作。对在计划完成时限内创新失败,但确实系按照审批同意后的具体工作计划开展创新工作的,付出一定劳动量的,将依据实际工作日每天给予10元的创新补助,改变过去那种创新失败白“干”的做法;对实施成功的除享受到按实际工作日每天给予10元的创新补助以外,还可享受到创新奖励制度,即按照员工创新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给予1%的比例性奖励,改变过去那种评完奖就跟员工无关的做法,以此重奖方式来点燃员工的创新热情,激发其创新潜能。
        对此,该矿矿长、党总支书记孙中国这样解释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创新虽然没有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但是员工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却是极大的财富。并且,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只是创新成果的失败,而不是付出的失败。对于员工失败的创新,给予适额补助,不光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能极大的调动员工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创新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0:43:32 | 查看全部
失败了,证明这条路走不通.这也是成绩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2:25:21 | 查看全部
阅后有感,献一拙文,敬请指正。
为奖励创新“失败”叫好!
        ■□杨振、孙全福


        在中企互动平台投稿通道中,笔者刚刚看到了题目为《新鲜:失败的创新也有“奖励”》的文章。文中介绍说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赵坡煤矿近日出台了规定:在对创新成功者进行奖励的基础上,还对创新失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笔者阅后,情不自禁地为赵坡煤矿的做法而拍手叫好!
        笔者深知,劳动光荣,创新可贵。那些创新成功的劳动成果,凝聚了发明人的大量心血,能够获得专利或者投入实际运用当中,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对其实施奖励却属“必须的”。而那些创新失败者,尽管也付出了劳动,但终因劳而“无果”而常被领导者给予遗忘,得不到任何报酬。这无形当中,就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性,许多有意而为者皆因担心失败而不愿付诸创新。
        赵坡煤矿的此举做法,其可贵之处一是尊重了劳动,体现出了劳动者的应有价值,让创新者流出的汗水没有白流,按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说法,这“苦劳”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二是尊重了创新。由于创新工作的难度,许多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上期发表的《第10次失败后的成功》,创新者就前前后后经过11次的探索历程。而在实际的创新工作中,许多人也许会经历过10次失败或者更多次数的失败。我们切不可因为失败,而抹杀了“失败者”的“成绩”。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失败说到底正如该矿负责人所说的那样,只是创新成果的失败,而不是付出的失败。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讲,创新失败提供了失败的教训,避免了今后更多人的“重蹈覆辙”,节省了下一位创新成功者的时间,故而此“失败”同样拥有劳动价值,同样弥足珍贵。三是“创新”了奖励制度,先不言他们是否是“首创”还是“开创先河”,单从其勇于直面企业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对症下药”解除创新工作中的顽疾,其实就是对自身制度的一次变革,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事实上,包括我们企业在内,要想搞好创新,就应该从尊重创新、善待创新开始,就应该从尊重劳动做起。从这一点上来说,赵坡煤矿奖励创新失败者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加以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2:44:36 | 查看全部
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6:18:42 | 查看全部
一述一评,哈哈,配得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8:25:01 | 查看全部
谢谢孙建文老师的加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8:25:31 | 查看全部

回 1楼(ljtao) 的帖子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8:26:0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yangzhen于2012-03-26 12:25发表的 :
阅后有感,献一拙文,敬请指正。
为奖励创新“失败”叫好!
        ■□杨振、孙全福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8:26:40 | 查看全部

回 3楼(ljtao)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8:26:57 | 查看全部

回 4楼(王志强)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