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创新思路”打开创新之“门”
■ 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 邢承木
通过上期的讨论,班组职工普遍认识到要当好企业创新主力军,当务之急是提升创新能力。只有班组创新能力强,班组创新充满勃勃生机,企业创新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平时我们常讲“思路决定出路”,班组创新更是如此。有了好的创新思路,就等于找到了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现在一些班组创新能力不强,一些职工一谈创新就茫然不知所措,固然与技术、信息、资金等客观因素限制有关,但也与缺乏创新思路有直接关系。要形成好的创新思路,必须善于发现、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从而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搞出创新成果。
善于发现,找到创新“突破口”。战场上进攻时,一般都要先选择突破口,突破口选准了,战斗就会顺利,就能赢得战斗。班组创新同样需要找到突破口,有了突破口,创新才能有的放矢。班组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就在于班组和职工个人的需求、追求中。我们身旁并不缺乏值得研究的东西,而是缺乏发现可以研究的眼光。试想一下,我们班组和个人哪个没有需求,谁没有追求。这些需求和追求,有些是我们自身不能解决的,有些则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的,这就是我们班组和个人创新的“突破口”。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王洪军原来在车间干钣金工。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什妙。对他来说,钣金整修工具至关重要。原来工具完全是德国进口的,一是价格高,一套工具10几件,就得4、5万块钱;二是订货周期长,两个月才能到货;三是品种不全,有些缺陷根本就无法修复。王洪军就开始琢磨自己做工具,并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制作了钣金整修工具40余种2000余件,提炼出123种钣金修复方法,创造了“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 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对于班组创新,我们不妨把眼光放浅一点、放近一点,立足岗位,从实际需求出发,大小兼宜,小而实用,多围绕部门、班组目标进行。如此,创新的“突破口”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善于质疑,迈出创新“第一步”。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句名言:“能否正确的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班组创新活动的基础。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既是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直接体现,也是培养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体现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并从中得到发展的。质疑是发现工作中出现矛盾的途径;质疑能带给我们启发,拓展想象空间,开阔创新视野;质疑在某种层面就是创新的火花。如现很多企业班组中开展的头脑风暴、应用PDCA工作流程、案例分析、质量分析会等,都是有益于创新的好方法。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对问题和矛盾开展质疑,形成思维火花,以优化、改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就是创新吗?
善于思考,提高创新“灵感”。企业的需求、班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有的人能有“灵感”,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把握创新点创新有成呢?靠的是善于思考。思考是创新的基石。平时工作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别人摘到“果子”,心里很有些不服气,因为那“果子”就是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就很容易摘到,可由于我们疏于思考而与之失之交臂。因此,我们要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以增强创新“灵感”。在班组工作中,鼓励职工在遵守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要求的同时,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班组管理不妨放开一些,给职工自我发挥的空间,让职工创新胆子大一点,不缩手缩脚,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组工作的完成,也有利于为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善于学习,为创新不断“加油”。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不学习,没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学习的过程,既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当好企业创新主力军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知识来自于学习,能力来自于实践。要积极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本领,要舍得摒弃落后的工作、管理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持续不断地“充电”,以“脑袋的创新”,为班组创新“加油”,努力争当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提高班组创新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