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造基层创新系统,连接创新断层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段高高
[blockquote]3月22日,工人日报班组天地聊天室里,来自全国各地几十位老师讨论了一线创新的话题。
随后,笔者采访了数位豫光集团一线的创新能手,其中,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张兵,他发明的拔销器使行车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更换闸瓦时拔轴销的时间从四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普通机修工李红保发明了裁剪器,保证了在一分钟内即可精确的完成法兰垫片的制作,而且不会产生加工余料,避免密封材料的浪费,这个发明申请了专利;装槽班班长张磊,他发明的剥锌铲优化了剥锌皮的流程,避免了阴极板“鼓肚”和连电现象,一年可节约百万余元。
这几位创新能手的创新成果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这些创新成果都是来自于不断的重复性工作,这些重复性工作也拥有共同点,那就是费时费力:行车维修时拔轴销,更换法兰垫属于设备维修时的必须工作,整个维修过程很简单,但是在这两项工作上会花费大量时间。剥锌皮正是日常操作,以往的操作方法效率极低而且容易造成损坏。
涉及到这些问题的员工大多数都曾经被这些费时费力的劳动所困扰,也不乏有人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设备部门的人也接到过类似的求助,因为问题太小,不值得去立项研究,也没有个结果;也有技术理论高超的“学院派”来想办法解决,最终也不了了之。难倒众人的难题到了这几个人手里,却迎刃而解了。
再看看这几个人,又能发现共同点。张兵是技校毕业,平常就喜欢看一些专业书籍,身为行车班班组长,《天车维修》、《机械设计与原理》等几本书更是他的宝贝,自从在公司的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大小创新不断,解决生产中顽疾无数,最终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的称号;李红保是有着家传的制作手艺,在制作一些工具上面有“传承”,有着自己的系统;张磊是在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在学校受到过系统教育,进入豫光后,在周围一起进厂的同伴们都受不了苦,纷纷辞职的时候,他却脚踏实地,当上了班组长。这几个人的共同点在于,无论是自学,还是家庭传承,抑或是在学校里学习再带到生产中来,都是有自己一套与生产贴近的专业技术系统。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能”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丰富的基层经验,这两者结合就出现了创新。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并寻找一个解决基层创新难的方法,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基层的创新有其特点,有的人有心无力,能够发现问题,也愿意去思考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基层是能够发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在很多人看不到地方,有很多的重复性问题在不断的消耗着企业的资源。但是当这些问题向上传递,又会发生有力无心的情况,专业的科技部门有公司层面的更大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无暇顾及基层的一些小创新,况且,这些问题即使不解决,生产也能够继续进行,看起来影响不大。基层的问题和创新需求在向上传递的时候,出现了断层。只有当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像张兵、李红保、张磊之类的自成系统的人出现,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够只等待这些人的出现,而要有意识的去建立起一个系统,使大多数的员工能够接近这些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很简单的知识,让每个人都拥有创新的能力。接着,当这些人才足够的时候,企业应当设立的专业的基层创新机构,连接起基层创新需求和公司发展之间的断层,让来自基层的创新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细腻,让企业的资源在基层创新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blockqu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