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9|回复: 2

从久病床前无贤妻看传统道德与社会价值的冲撞

发表于 2012-3-30 11:37: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为家里穷,年近60岁的他,离开偏僻的农村,到县城一家私人厂子打工贴补家用。厂子生产的是人造板,需要大量的木材进行加工,因此他还得相应干些卸车工作。可是有一天,由于不小心,他在卸木材时,发生了意外,头部被木头碰撞,受了重伤。虽然经过了治疗,但他还是不幸变成了植物人。
他进厂子打工还不到一个月,但他的家人还是顺利获得了用工方近20万元的各项费用补偿。
春节前,他被家人从医院接回了家里照顾。虽说是照顾,他不过就是一天到晚终日躺在床上,无奈地熬过每一个白天黑夜。因为他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不会说,不会讲,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吃喝拉撒全由妻子照顾。屈指一算,妻子这样照顾他,从去年到今年,已有半年多时间。而这半年多以来,妻子不是觉得太短,而是觉得太长又太长。可以想象,妻子既要照顾他,又要为儿子照看留守在家的孙子,艰辛肯定不一般。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要想得到妻子的悉心照料,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更不用说,妻子能有什么高标准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完成规范的照料他的程序了。
那是三月里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曾经为他做过开颅手术的医生与有关人员到他家去看望他。那天他的妻子很是被感动,她背着孙子不厌其烦地在给医生和来人介绍他半年多来的情况。从妻子的语言和脸上表情,不管是医生,还是大家,都读懂了妻子的忧虑、失望和无奈。妻子虽然当着县、乡、村干部,一个劲地感谢着大家来看望她的丈夫,感谢医生救了丈夫的命,但当她单独与医生在一起交流时,却判若两人地大胆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医生,要是你们莫救他该多好呀。他死了,我们一家人还会轻松点。”
这是妻子发自内心的大实话。但是,作为医生,根本不能同意她的观点,只能好言劝慰,希望妻子尽心照料伤者,使其早日得以康复。其实,医生也很清楚,要想让伤者康复,奇迹是十分渺茫的。
但是,作为一个与妻子一路相伴了几十年风雨的丈夫,如今遇到了不幸,妻子不但不是义无反顾地对其精心照顾,却选择了希望他早日离开人世,免得给家人增添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这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道德问题。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由此看来,久病床前无贤妻,不但有一定的道理,更反应了现实社会中,人的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观,已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冲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12:44:03 | 查看全部
的确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06:11:24 | 查看全部
的确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