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细心、恒心、信心成就创新
中石油管道局 杨明
从大多的经验来看创新需要灵感,从牛顿被苹果砸出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到乔布斯突发奇想创造了风靡全球的iphone,创新的灵感总是虚无飘缈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其实创新的灵感正如一个果子,从青涩走向成熟,它需要一个切实的过程,不是只有天才才有的,只要勤奋,总有一天会“功到自然成”。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你没有足够付出,创新与你失之交臂。所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不变的恒心,坚定的信心,在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嗅到创新元素所散发出的味道。
创新,从“细心”开始
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事做起。“其实,只要你关注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并尝试想办法解决,创新的内涵并不是只有高科技。这正好契合了当代企业管理中的“细节管理”、“精细管理”思想。一个企业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如果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也是难以成为现实。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知识型产业工人“蓝领专家”孔祥瑞,是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创新使他成就闪光人生,孔祥瑞是个细心人,工作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或自己琢磨,或与工友商量,或虚心请教别人。长此以往,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实施的技术改革,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只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完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操作流程,熟能生巧才能萌生创新;只有心思细腻,注意用心观察,才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新,由“恒心”延展
一汽集团的首席钣金技师王洪军是我国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工人。他在刚开始发明搞创新的时候,周围有不少人冷嘲热讽:“搞技术创新那是工程师的事儿,一个小工人能搞出什么名堂?”王洪军偏不信这个理,坚持不懈的恒心让他成功了,十几年先后研制出50多种、2000多件实用工具,获得国家专利37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6000余万元。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并不缺少创新,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真正缺少的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点事情的人。缺少的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重复着同样故事的人,满眼是花样翻新、实质不变的激动人心之语。
“恒心”是一种智慧,如同凸透镜聚集太阳光,把太阳光聚焦一点,坚持的结果无疑是引燃物体燃烧。牛顿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与毅力,他是什么事也难以做成功的。” 当今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时代,社会越来越繁华,人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望成功,但目光也容易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容易为物所累。在如此环境之下,能够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确实不易,但是企业正需要王洪军这样为了自主创新一如既往地履行的智者和执著者。
创新由“信心”迸发
“大多数外国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正是有了要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研制出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他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了科技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那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为国人树立了创新的信心。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作为新时代创新型工人,不要被“这个不行,那个不能”的主观意愿所束缚,要坚定信心,自主创新,自信是开发潜能的前提,惟有自信的人才能将创新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