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纪实篇:
负重前行 煤海闪光 ——记川煤芙蓉红卫煤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武乐煤矿指挥长邱居德
(作者:罗 勇 川煤文艺责任编辑:何锦中)
筠连,唐时羁縻州,今日乌金地。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筠连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这里是四川宜宾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有着“川南煤海”美誉的县份,境内优质无烟煤储量高达28.12亿吨,占四川煤炭资源约三分之一。
2011年4月7日,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四川筠连矿区武乐煤矿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012年2月,武乐煤矿通过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安全核准。
从此这片金山不再沉睡,筠连煤炭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武乐煤矿建设已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随着矿区的筹备、审批、组建,也为筠连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武乐煤矿在一年之内完成立项审批,筹建速度之快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开山辟路、兢兢业业的川煤芙蓉人。这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情笃煤海21年的高级工程师、灾害防治专家、红卫煤业总经理、党委书记、武乐煤矿筹建指挥长邱居德。
他从芙蓉白皎煤矿一路走来
23年前,邱居德踌躇满志地离开大学校园,来到原芙蓉矿务局白皎煤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矿工,专心致志地干起了矿井通风技术工作。
通风是矿井生产的必备条件。风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邱居德却对风有超人的敏感,在矿井的每个地方,他都能感觉到风的存在。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他利用空气的流动,送出新鲜空气,满足作业人员呼吸的需要,冲淡带走有害气体,稀释热量和排除水蒸气,创造合适的气候条件,改善井下生产环境。
矿井通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采煤掘进的向前推进,给通风管理增添新的难度,矿里便不断给邱居德安排新的任务。先后让他担任了通风技术员、通风队长、通风科长、分管技术和通风的副经理。每一项新的职务,他都顶着新的压力,接受着新的考验。也正是这些通风管理工作,形成了他看问题的全局观念,锻炼了对系统的调控能力。
2006年邱居德被提拔为安全副矿长,次年被任命为矿总工程师。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
邱居德坚持科学发展。他带领团队,积极引领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应用项目二十多个,与国内近十个科研院校合作,进行了三十多个省部级及局内课题的研究。引进使用先进的采掘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把科学与实践相结合,他坚持深入井下,现场实验、采集数据,独立撰写科研报告六篇,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为白皎煤矿可持续发展绘出了宏伟蓝图。
邱居德坚持安全发展。他着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煤矿技术人员的承诺,让职工工作安全有保障。强力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夯实安全基础。白皎煤矿率先完成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瓦斯防治发挥作用,瓦斯超限情况有了根本性好转,逐年递减灾害损失费用2000余万元,引领白皎煤矿走出了五年一次较大事故,十年一次重特大事故的怪圈。
迎难而上破解红卫煤业难题
2010年3月,川煤集团芙蓉公司任命邱居德为红卫煤业总经理。红卫煤业是一个破产重组的技改矿井,他带着对白皎煤矿近20年的深厚感情与留恋,临危受命,迎难而上。
在邱居德的带领下,正当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推进技改工程,着手研究机械化采掘作业的时候,矿井一掘进工作面出现涌水异常,他意识到一场水害即将来临。历经过白皎煤矿、芙蓉矿区及地方煤矿多次抢险救援的他高度重视,当即下令停止作业,在与地测防治水人员观测分析后,作出了立即撤出全部人员的决定。就在次日,暗河突破玄武岩隔水层大量涌入井下。发生了突如其来的自然水患灾害,他担任起救灾总指挥。直通省防水指挥部、集团公司指挥部,连接政府部门和兄弟单位,协调多支救援队伍,指挥排水和抢救设备物资。上下左右的信息在这里汇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贯彻“保电、排水、通风、回撤设备”的抢险救援决策,一心早日转入生产自救的主攻方向。虽然在不停地抽水,但矿井的水位还是越来越高,在上级的权衡下,最终痛下决心停止生产。
在抢险救灾中,邱居德率领近千名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指挥有方,制定和贯彻安全措施有力,全程未出现一例轻伤以上事故,却抢出了超出矿井注册资金总和的物资。矿井出现重大自然涌水灾害没伤人堪称奇迹,受到了四川省煤监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矿井停止了生产,近千名职工怎么办?这是邱居德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为了给职工寻找出路,他果断地提出“对外承揽井巷工程、机械加工、煤炭整合营销”三条腿走路的思路,而及时分流员工,是红卫煤业公司唯一最好的出路,此举得到了芙蓉公司的肯定和支持。
在邱居德的带领下,很快确立了以“转”的观念,用“走出去”战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发展前景。
邱居德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围绕重点,大做文章,一个月内作出了四大转移:一是矿井由单一煤炭生产集中开采向外揽工程分散转移。期间,他不辞辛劳,驱车数万公里,艰苦奋战,以找不到目标不罢休的敬业精神,感动着集团公司领导和无数的干部员工,并签约了包括采煤、掘进、机电安装等六个工区和一个项目,劳动组织开始向400公里外的多条战线转移;二是人力资源由现在的用人多、结构不合理向精干实用、外部开发转移;三是企业经营由增量发展向盘活存量资产、调拔工区使用转移;四是思想认识上从内部经营管理向外部承揽工程转移。
本着“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快后慢”的分流确定原则,通过动员和宣传,全力推进人员分流。很快在芙蓉公司内部分流安置685名员工,分流期间未出现一起出矿区上访事件;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工区授权代管制;将矿井回撤的物资转移到外揽工区使用,征得上级同意后将积压在矿区的余下物资调拔兄弟单位使用,为盘活国有资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手段有力,经营有方,至2011年底,工区累计完成产值6800万元,实现利润1020万元,创造了行业分流安置史上的经营奇迹。
再受重托为新矿建设立新功
为解决红卫煤业矿井接续,邱居德再受重托,组建武乐煤矿建设筹备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开启了新井建设的步伐。从筹备、踏勘、项目实施到组织管理,他带领有关人员奋战在矿、县、市、省、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艰难的磨砺中,在荒山野草丛生的山谷间,武乐煤矿的筹建更铸就了这个不屈汉子倔强的性格和意志。
一开始的工作还进行得相当顺利,越往上走,越是到关键的程序就遇到了新的困难,立项审批中接连遭受阻力,国家政策调整,新规出台,打破了原定思路。铁路专用线由煤炭设计院设计,但需与铁道部门协调; 矿区范围划定,国土资源厅严格按修编方案审批,省发改委和国土部、国家发改委按政策却只认修编前矿业权设置方案。国土部对土地预审,需提交采矿许可证;法改委项目核准,须先有矿区范围划定审批文件和土地预审,互为前置条件,这些工作急需有力协调才能推动工作进展。他一次又一次踏上征途,全力协调解决并积极向组织汇报。
他深知,新矿建设并不像技改矿井那样有基础,武乐煤矿要从一片荒野中一步步开山辟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更是举步维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2月1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致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武乐煤矿通过安全核准。”他带着万般喜悦,和班子成员和职工干部们分享着。
2月17日,川煤集团芙蓉公司与国家电网能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合资组建武乐煤业公司,标志着武乐煤矿筹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即将动工建设。
这些日子,邱居德马不停蹄,没有白天黑夜。那段时间,他几乎踏破了国家部门、省发改委、省市县等不同机构的门槛。
矿区地质详查、精查报告;矿区开拓方案论证;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铁路外运方案;矿区环境建设……
一份份审慎、科学的一手资料和报告为高层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岁月悠悠,当初年方弱冠的一届书生,早被修炼成了历经风雨磨砺的汉子。多次出征,已愈战愈勇。15个月审批完毕,具备开工条件;不超42个月,将建成一个年产9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的目标在他心中越发强烈。他坚定决心:我们要把武乐建成一个十年内领先,二十年内不落伍的现代化矿井。
邱居德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从生产矿井向基建矿井转移的情形,思考、组织、汇报、跳跃、追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那蓝天白云中穿梭着。他率领一个新的团队迎着朔风站在武乐建设基地上时,举目望去,无际的群山在阳光下抖动着耀眼的光彩。居德同志似乎感觉到这脚下踩的并不是杂草丛生的野岭,分明是一片溢彩流金的宝地,用不了多久,黑色的乌金将从这里滚滚流出。他安慰着自己,鼓励着自己,从心底抒写着自己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满腔热情。
岁月历练德才双馨的人格魅力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是这最新最美的图画要用心血和汗水来写。
邱居德身材不算高大,两眼在厚厚的玻璃镜片下炯然有神。他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智慧,还蕴含着平易和亲切。和他在红卫煤业搭班子的老书记邓代才说:“和邱矿打交道,接触多了你会深感他身上的魅力和磁力”。正是他有一种磁力,在邓代才离休时,他受命兼任红卫煤业党委书记。在新一届党委工作中,他“面对困难,永挑重担,做一名合格的‘班长’;帮扶职工,排忧解难,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体制创新,建设新矿,做一名合格的‘书记’”,把老书记的“三合格”发挥到了极至。
红卫煤业停产期间职工家庭遇到困难,他连年挤出资金,带头入户慰问,帮助解决困难。新矿筹建他心里仍装着矿工兄弟,在审批工资表时,他总会问人均工资是多少,和兄弟单位相比差距有多大。为了职工得实惠,他总是登门芙蓉公司,希望得到政策上的倾斜,让职工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矿建设。从基层干起的他,能体察到一线职工的辛苦,始终要求管理者们要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热爱劳模,一位省劳模罗侦财在离休期间患上肺癌,他惦记于心,百忙中多次前去医院和家中慰问,从政策上给予照顾,令劳模和家属感激万分。
邱居德工作再忙再累,他总会挤出时间点击键盘,翻阅书籍。他不满足于在通风安全领域里的建树,先后还参加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采矿专业等学科的深造,公司在研讨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安全、工程预决算、劳动定额和财经管理等方案时,他总是善于对问题进行解析,总能阐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连专业人员也叹为信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财富、源泉,对于现代化矿井,具有起点高、人员精、管理严、科技超前的特点,更是需要一大批人才作为动力支撑。适时提出人才开发和员工培训是武乐煤矿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武乐煤矿前进发展的生命理念。”他这么说道,并要求即时加大专业化、技术化、知识化员工队伍的培养力度,实施多项培养措施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在筹备人员的技能培训方面狠下功夫,认真分析和做好基建矿井职工培训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根据工作进程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培训工作,把培训重点和工作实际相结合,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实施培训,对特殊岗位采取送出去的办法提升技能,鼓励职工边工作边自学,走自学成才的途径提升技能。
人们说邱居德走一步棋,心中就有三步棋,精细化和严格的管理举措,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将会令武乐煤矿在飞速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着如虹的跨越。
有一种力量叫无言,邱居德凝聚着这样一股力量。武乐煤矿筹建从申报到组建,不足两年的时间,具备开工条件。迄今,矿建已投资千余万元,年内拟投资1个亿,初算建成投资约13个亿。
目前,他正带领着干部职工们克服前期工作程序复杂,涉及部门多等诸多难题,主动出谋划策,确保协调有方,积极采取突击,击破和平行推进的策略推动新矿建设,全力推动从生产矿井向基建矿井的过渡。人们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座服务年限达56年的全机械化、安全高效、生态绿色、人文和谐的现代化煤矿即将崛起在筠州大地。
瞧,好一个邱居德,21个年头的奋力拼搏,从一名实习技术员到副经理、科长、副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一步一个台阶,坚定踏实走过;从生产矿井的总工程师、技改矿井的矿长、党委书记、新井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一步一个脚印,无私无畏;从职工代表、县人大代表、川煤集团党代表,一言一行,无愧信赖;从市级青年技术能手、川煤集团拔尖人才、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研人员,硕果累累,荣誉无数。
激情四射,邱居德言行一致,用青春年华谱写着一曲曲矿山的“乌金之歌”。
举目眺望,邱居德心潮澎湃;点点滴滴,邱居德感慨万千。
我们坚信,明天的芙蓉更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