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9|回复: 8

“中国廖”: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发表于 2012-4-1 10:53: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廖”: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中国南车眉山公司宣传部 杨学东
        
    在中国南车眉山公司,冶炼高级技师廖仲宾绝对是一位明星级工人。今年44岁的他被外国同行亲切地称为“中国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代表,廖仲宾在国内、国际上都创造了钢水冶炼的神话和传奇,打造了‘中国工人’、‘四川工人’的崭新形象!”中国南车眉山公司总经理孟维新这样说。   

    他用眼睛“看”温度分毫不差
   
    2008年,眉山公司实现对巴基斯坦技术出口。廖仲宾作为技术指导专家之一,前往巴基斯坦协助巴方提高铸钢冶炼制造水平。很快,巴方技术人员见识到了他的厉害。
    一次,钢水正要出炉时测温表坏了,巴方技术人员急忙去换,当他们回来时看见廖仲宾正在指挥工人出炉。“没有测温表你怎么知道温度呢?”巴方技术人员赶紧制止。因为炼钢最难掌握的是过程温度,一般要控制在1600~1700摄氏度之间,出钢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3~5摄氏度。
    “不用量了,现在炉内温度是1635度。”廖仲宾肯定地回答。固执的巴方技术人员安装上测温表一测,指针正好指在1635度!“‘中国廖’,你创造了一个神话,四川工人了不起,中国工人了不起!”在场的巴方技术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之后,他们在每一次出炉前都要问廖仲宾出炉温度,而廖仲宾报出的温度几乎都与测温表温度一致。
    在随后测温表坏掉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巴铁铸钢车间全凭廖仲宾肉眼测定温度出钢,巴方炼钢工人骄傲地说,“我们不用仪器测,但炉炉都是优质钢,因为我们有‘中国廖’,他就是我们的测温表!”在廖仲宾的带领下,巴铁铸钢车间的钢水产量从每周一炉提高到每天四炉,创造出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的佳绩。
   “我是根据钢水在不同期间色泽的细微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廖仲宾说,当年他一炉一炉地盯,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脸颊、颈部被炉温烧烤得脱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好多次眼睛被热浪和弧光灼伤,疼得眼泪直流,彻夜难以合眼。”
    十年磨一剑,廖仲宾终于炼就一双“火眼金睛”:1995年,成为车间最年轻的电炉班长;2007年,成为中国南车最年轻的炼钢工高级技师。

  他当上“亿元炉长”好多年
           
    本世纪初,随着国内铁路装备现代化和重载高速进程的加快,对铁路货车走行部件内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和优质钢水率低则是国内冶炼行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看着一炉炉炼好的钢水因质量问题白白倒掉,廖仲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从设备原理、使用情况、操作工序、工艺要点上进行全面分析,常常通宵达旦地守在炉前。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成功攻克这一难题。
    从2001年至今,他所在电炉四班创造了连续5500炉钢水无成炉性气孔、无夹杂物超标的新纪录,被工友们称为“亿元班长”,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00万元。而最让他们自豪的是,廖仲宾班组还掌握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E级钢冶炼技术。
    廖仲宾敢于创新,2003年,他决定在班组率先实验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炉外精炼(吹氩)技术。
    “现在采用的这种新技术,既费工,又增加劳动量,别的班组都没有采用这种技术,我们何必呢?”有工友劝他。
    “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新技术,会为企业创造很大的财富,现在受点苦,值得!”为了尽快掌握操作要点,廖仲宾率先在本班组试验、收集工艺参数、开展对比实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使眉山公司成为业内首家拥有炉外精炼技术的生产厂家,优质钢水率从75%提高到95%以上,缩短炼钢时间近2个小时、降低电耗20%。最近5年,眉山公司在南车钢水质量评比中屡次名列第一。2006年,炉外精炼技术在铁路行业普遍推广应用。
    “用知识炼钢”,这是廖仲宾常说的一句话。当年从中专技校毕业的他酷爱学习,《铸造合金及其熔炼》、《炼钢500问》、《冶炼工艺学》等是他经常翻看的书籍。几年来,他总结出近20万字的工作体会,提炼出近百项工艺改进措施,有20项还写进了铁道部工艺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1:43:58 | 查看全部
由于清明节放假,1080期班组天地主题延续,本周4聊天室暂停一次,截稿时间临时改为本周5(3月30日)晚12点,请大家互相转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1:44:22 | 查看全部
欢迎新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3:00:13 | 查看全部
欢迎新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1:10:49 | 查看全部
谢谢各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20:54:55 | 查看全部
文章很好,就是不符合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9:46:15 | 查看全部

回 5楼(玲子) 的帖子

文章和主题最后变成这样,还大有缘由。原文不是这样的,我也觉得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0:03:16 | 查看全部
廖仲宾:创造钢水冶炼的神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中国工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必须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超越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2011年6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南车眉山公司冶炼高级技师廖仲宾这样说。22年来他谱就的,正是一曲提高企业冶炼水平和钢水质量的奉献之歌。
执着——“用知识炼钢”
1990年,廖仲宾从常州铁路中专铸造专业毕业。来到眉山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因为第一次往炉内加石灰操作失误,师傅郑重地对他说:炼钢不是卖力气,你要学会用知识炼钢。听了师傅一席话,廖仲宾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炼钢工。
从此,在廖仲宾的床前和工作台上,多了他花工资买来、从图书馆或工艺人员处借来的《铸造合金及冶炼》、《炼钢500问》、《冶炼工艺学》等书籍。炼钢中最难掌握的是过程温度,一般在1600-1700摄氏度之间,出钢温差不能超过3-5摄氏度。为掌握准确判断炉温的本领,他一炉一炉地看,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都被炉温烧烤脱了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同时他参加了电大学习。通过努力,1995年,他成为车间最年轻的电炉班长,2004年晋升为冶炼技师,2007年廖仲宾成为中国南车最年轻的炼钢工冶炼高级技师。
创新——最年轻创最高纪录
随着国内铁路装备现代化和重载高速进程的加快,对铁路货车走行部件内在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和优质钢水率低则是国内冶炼行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作为当时车间最年轻的电炉班长,为克服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廖仲宾主动请缨,对设备原理、使用情况、操作工序、工艺要点进行全面分析,通宵达旦守在炉前跟班观察、反复试验。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了钢水“痼疾”的攻克,从2001年至今,他所在电炉四班创造了连续5500炉钢水无成炉性气孔、无夹杂物超标的新纪录,被工友们称为“亿元班长”、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00万元。2003年,当国内同行还在为采用最新炉外精炼(吹氩)技术而摸索之时,廖仲宾率先在本班组试验、收集工艺参数、开展对比实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使公司成为业内首家拥有炉外精炼技术的生产厂家,优质钢水率从75%提高到95%以上,缩短炼钢时间近两个小时、降低电耗20%,成为路内铸钢企业第一个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班组,也使企业近五在南车钢水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2006年,炉外精炼技术在铁路行业普遍推广应用。
情结——“我是中国工人”
2008年,眉山公司实现对巴基斯坦技术出口,2009年9月,当廖仲宾在巴基斯坦完成技术指导准备启程回国时,外方经理将他留在办公室问道:“你在国内的月工资是多少?”“平均3000元人民币。”廖仲宾回答。“那如果我让你留下来,每月给你3000美金,你看如何?”“那不行,我是中国工人,祖国培养了我,我理当留在祖国,为国家效力”廖仲宾笑着摇摇头。“我是中国工人”,平凡的话语,彰显着有12年党龄的廖仲宾人在国外、心系祖国、实践对国家和民族承诺、为祖国争光的伟岸胸襟。
“不用量了,现在钢水温度是1635度。”从廖仲宾口中报出的炉内钢水温度往往令巴方人员大吃一惊,由此他获得了“中国廖”、“测温表”的雅号。刚到巴基斯坦,操作人员对工艺不熟悉、B级钢铬含量严重超标、部件水纹、接火严重,一系列问题让廖仲宾始料不及。从此他便一头扎在生产现场,在巴半年一次也没去过费萨尔清真寺、古德拉尔古堡,单守在炉前、独自完成大得惊人的工作量。在他的努力下,巴铁铸钢车间先后完成4项技术改造、钢水产量从每周一炉提高到每天四炉,并创造了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水的佳绩。
从廖仲宾近20万字的工作体会中,提炼出近百项工艺改进措施、有20项工艺改进措施被载入《铁道部工艺标准》、电炉四班现在仍掌握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E级钢冶炼技术;从2001年起,班组钢水废品率每年都以50%的速度递减、5年节约价值近千万元。
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代表,他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创造了钢水冶炼的神话和传奇,同时打造了“中国工人”、“四川工人”的崭新形象。 (杨学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0:05:23 | 查看全部
这是原文。请玲子老师提意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