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3|回复: 1

[话题探讨] 工资增长靠政府引导,企业给力

发表于 2012-4-2 01:1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资增长靠政府引导,企业给力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下发通知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提出了“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的目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在‘无钱寸步难行’的现实语境中,工资不仅是职工主要的生活来源,还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医、食、住、行方方面面,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稳定,工资对于职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工资的增长能够跑赢CPI,实现实际上的正增长了,这无疑是所有职工的共同心愿。可现实生活中,相信大部分职场人看到工资条的时候,都不免有这样一番感叹:每年都说涨工资,可实际涨的工资总比想象中的少,有的甚至是不涨。而到购物的时候,又会有另一种感叹:物价涨得真快,速度都赶上高铁了。关于涨工资,降物价的呼声年年都有,周而复始,实在是了无新意。
      而意见的出台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给予了职工对工资增长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可就涨工资而言,必定会对企业方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毕竟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工资的上涨必然导致其利润的缩水,这也是企业方千方百计想逃避的。在一些偏避边远的城镇以及零星的小作坊、小企业里,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含金量普遍不高、设备落后、管理滞后,利润微薄,在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相当一部分是托中国人口红利的福,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来维持的。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保持社会稳定,增加职工就业率,促经济增长,是地方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工作思维方式下,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还要迎合企业方的需求,职工每年的工资涨长自然摆在次要、不重要的位置,再加上相关的意见要求只是建议,没有法律法规的惩罚约束,涨薪难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在破解加薪难的难题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是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签定劳动合同,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及不断上调最底工资标准等等,这在全国一些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为保证职工权益,实现职工工资增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企业大多是自主管理,只要企业职工工资达到了当地最底工资标准,职工涨不涨工资,涨多少工资,还得是企业主说得算,在相当一部分情况下还只得凭靠企业的良知与善心。
      在我们身边也存在不少把最底工资当工资标准发,以减员来达到职工加薪、实行多种工资制度等等‘歪嘴和尚念乱经’等加薪现象,企业方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满足法律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付出,降低生产成本。笔者一朋友所在的企业效益不错,企业曾承诺按照国家要求给每名职工每年不少于10%的加薪比例。朋友每月收入合计大约有2000元,但工资只有1000多元,其余都是绩效工资、津贴之类组成的,按照企业的工资加薪方案,他第一年每月工资加了100多元,但加的钱全部都纳入绩效工资内;第二年按照10%的加薪标准来推算时,他工资依然还是1000多元,每个月还是多加了100多元,加的钱还是都算入绩效工资之内,按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算出五年后他的收入将达到2700多元,但无疑和国家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的目标相距甚远。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有人说过,他国一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远远不抵身边小刀划破手指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深刻。每年拿着巨额年薪的领导层是体会不到普通劳动者面对加薪慢、加薪难带来的痛苦的感觉。对于上面这种有能力而不想加薪,缓加薪的部门及企业,只有把相关部门、企业领导的政绩考评和职工的工资总额的增长相挂钩来,以职工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为考核依据,职工工资按意见规定的幅度增长了,领导的丰厚年薪才能全额拿得到手。
      而对于那些真正生存困难,不是不想给职工加工资而是不能加工资的中小企业而言,政府应逐步降低企业税负水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企业利润空间,企业的做强做大,自然是为职工的加薪的基础。同时,严格控制物价涨幅,加大社会民生工程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也能一定程度减缓职工仅仅依赖于涨工资的迫切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6:17:37 | 查看全部
政府和企业作为,职工积极争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