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奖励 大作用
德铜组装组有个技术创新鼓励奖
查 列
谁能想到20、30元的“小钱”,却激发出员工钻学业务、自主创新的热情。为了鼓励员工学钻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修理质量, 2010年以来,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采矿场发动机大修组装组出台了绩效管理办法,每月专门对维修高级工和技师设立技术鼓励奖。钱虽然不多,可正是这样不起眼的“小钱”,却取得了不菲的效果。
技术创新 取得实效求拓展
2010年10月,技师王志勇和组员一道,针对电动轮汽车发动机缸体密封面损坏,造成缸体无法密封,影响发动机正常使用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采用高强度金属修补剂对缸体密封面进行修复和处理,使这一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的解决不仅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促进了发动机大修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推动了维修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班组是职工技术创新的第一职场,设立技术鼓励奖,就是要在维修工中营造技术创新优势,以‘我有技术,我能创新’为荣这么一个氛围。”班长程晓军讲述了当初设立奖项的初衷。
技术鼓励奖,不仅激发了获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干劲,而且也激励了班组员工的赶超意识。“该组有13名维修工,2008年初,技师和高级工加起来才3名。现在,仅技师就有10名,其他的也都是高级工。”工段党支部书记黄爱顺说道,“员工技能的提升,使我们每年技术创新可达十余项, 解决了一系列维修工艺中的难题,填补了矿山多项技术空白,而且维修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工段的多个第一就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首次成功利用电动轮149发动机测试系统加载测试小松D155发动机,从而结束了小松D155发动机只能无载试机的历史;首次成功大修电动轮MTU发动机;自行研制发动机维修翻转机……
理念更新 主动融入下功夫
魏洪泉是班组的一名普通技师,针对拆卸发动机减震器轮毂费时费力的问题,2011年,他利用废旧螺杆和15#钢的边角料,专门制做出一个拆卸发动机减震器轮毂的专用工具。三个人四个小时的活,如今只需一个人用20来分钟便可轻松完成,而且改变了硬性拆卸对设备的损伤,这即保证了发动机大修进度,还较好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维修成本。
“技术鼓励奖,不只是单纯的要求我们去解决问题。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更应该激励我们不断提升技能,从而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魏洪泉的一席话,道出了奖励设置后,员工对知识的渴求。
为了互帮、互赶,他们以自主内培为主,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员工轮流主讲,讲授平时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又不断增强大家的新本领,不断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发动机大修组装组正是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获得了“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和“江西省工人先锋号”殊荣,成为蜚声公司内外的“名牌班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