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32|回复: 12

员工创新力提升难在何处?

发表于 2012-4-8 17:03: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员工创新力提升难在何处?
                                                                    马兵

        当今创新知识型员工的比例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员工自觉寻找着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但是从实效上来看,员工创新力的提升远没有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企业重理论轻实践。无论是组织员工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 的培训,还是组织员工观看“五小” 的教育幻灯片,有的企业更多的是理论式说教和强行的知识灌输。即使其组织结业考试或现场小结,那也是搞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全面提升员工创新力的目的。企业要建设完善好员工在创新方面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操设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现场实践,不断提高员工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班组重实践轻理论。由于班组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经营指标等重点工作,还要应对平时各项突发性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其创新成果大都是在机械维修、设备改进等“实战”性强、短、平、快的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员工在理论知识方面欠缺。班组应努力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力求提升员工创新力的内容既有针对性、实用性,又有前瞻性。如有条件可采用邀请专家、教授授课和创新人才谈体会、现场考问讲解等方法进行。
     创新制度流于形式。虽然企业和班组每年都会制定一些创新计划,并一一分解到季度、到月、到周,责任还到人,但对于每月一次的考问讲解和创新作品演练,有的班组仍旧照抄过去的资料;对于季度和半年的培训,更是弄虚作假,玩文字游戏,只要能应付上级的检查就行。企业和班组应立足专业和岗位自培,鼓励一些优秀的创新能手在工作中实行传、帮、带,多培养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协调、能自律、能力强、技术好的优秀人才。
        创新思想认识缺位。有些员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式的重复,缺乏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即使遇到了不清楚或不懂的问题,也只会当面或电话向师傅,乃至相关职能部室专工请教,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行,却很少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个人应该如何改进和创新等。企业和班组要从物质、精神、情感、考核等方面建立对员工的激励导向机制,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真正从内心激发员工创新成长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7:30:52 | 查看全部
学习,找到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9:24:47 | 查看全部
找到班组职工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01:01:57 | 查看全部
也只会当面或电话向师傅?
是问师傅吧
如果真的是姓向的师傅,请务必要在文中出现向师傅的全名才可以这样称呼,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出现全名就是新闻真实性的佐证,如果不写全名就出现向师傅、或者小李小张这样的称呼,新闻有虚假嫌疑,姓向姓张姓李多了去了,所以新闻一定要杜绝这种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11:52:57 | 查看全部
马老师找问题真准,写的真棒。标题能否改成——“四难”羁绊员工创新力(个见而已),不去用问号的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17:46:00 | 查看全部
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1:07:40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ljtao于2012-04-08 17:30发表的  :
学习,找到问题了!
谢谢刘老师多次支持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1:08:3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张而不扬于2012-04-08 19:24发表的  :
找到班组职工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支持。
谢谢张老师多次支持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1:12:15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郭一丁于2012-04-09 01:01发表的  :
也只会当面或电话向师傅?
是问师傅吧
如果真的是姓向的师傅,请务必要在文中出现向师傅的全名才可以这样称呼,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出现全名就是新闻真实性的佐证,如果不写全名就出现向师傅、或者小李小张这样的称呼,新闻有虚假嫌疑,姓向姓张姓李多了去了,所以新闻一定要杜绝这种错误
谢谢郭老师您的金玉良言!!!应该是也只会当面或电话问师傅。
一字之师啊,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1:14:1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517517于2012-04-09 11:52发表的  :
马老师找问题真准,写的真棒。标题能否改成——“四难”羁绊员工创新力(个见而已),不去用问号的形式。
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四难”羁绊员工创新力确实还贴切些的,向您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