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2|回复: 4

创新力从那里来

发表于 2012-4-8 21:05: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力从那里来
中石油管道局 杨明

    创新对国家来讲,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发展的希望;对企业来讲,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量,对于个人来讲,是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没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国家难于矗立于世界之林;一个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对于员工一味的“因循守旧”难成气候;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么提升我们的创新力,我们的创新力从何而来?在4月5日班组天地聊天室里,从各行各业的企业员工代表们的激烈讨论中,笔者似乎寻找到了提升创新力的三大秘诀。
    学习是提升创新力的原动力,人类工业化经过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快,为了不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利用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能提升我们的创新力。如果创新是发动机那么知识就是燃料,它在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代旭升,是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的一名普通采油工。靠着一股子对知识渴望的拼劲,初中文化的代旭升学完了《采油工艺》、《岗位练兵问答》等十几本采油技术书籍,还掌握了工艺加工、机械绘图、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使他走上创新之路的不归路,他完成了8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15项获得国家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被誉为新时期石油人的楷模。学习是创新之源,竞争之本。让学习成为新时代工人的一种需求、一种追求。当学习形成风气,创新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当学习形成习惯,创新在我们身边才会司空见惯。
    疑问是走向创新力的起点,作为一个细心、责任心强的工人,工作中你可能对不顺手的工具产生疑问,对效率不高的机械发起疑问,甚至对不太人性化的管理提出疑问,那么你有了创新的方向。辽河石油勘探局一线工人王伟东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琢磨、爱动脑、爱问个为什么“如何减轻试油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如何增强试油技术的科技含量、提升“辽河试油”品牌技术的竞争力”带着不断地疑问,他的技术创新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短短几年,他的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被广泛应用于试油测试生产实践中,为公司每年创效达百万元以上。疑问实际上是要在不疑处有疑,打破定势,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以往的经验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要人云亦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让创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践是开启创新力的密钥,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而是由不断地实践得来的成果,在实践的检验后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从记录天籁之音的留声机到带给世界光明的白炽灯,发明大王爱迪生创新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他的创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爱迪生几千次的实践,那么第一个灯泡就不会诞生,如果没有小马的亲自涉水,那么那条小河将永远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可见,实践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实践中创新才能走的更坚决,而盲目的实践往往会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提升创新力要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1:08:02 | 查看全部
但愿这期不会出现上期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3:03:24 | 查看全部
经得起考验.欢迎老师们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3:03:31 | 查看全部
请不吝笔墨,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3:42:44 | 查看全部
学习杨明老师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