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06|回复: 2

怀一颗感恩之心,记住抗灾前线那些身影

发表于 2008-6-2 12:43: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佳跃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截至5月28日12时止,国家投入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医疗卫生人员已经达到92131人,抢险救灾人员已经累计解救、转移灾民724794人,从废墟中挖掘、解救出生还者6451人,投入救灾的飞机共出动4802架次,车辆461189次,火车车皮92150车……

    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数据也许是苍白无力的,但是,从5月12日发生灾害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在这期间,一幕幕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救他人的大爱善举感天动地,凸显了国人在天灾面前的坚毅果敢、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更突显了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以人为本的为民本质。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官兵、白衣天使、来自天南地北的志愿者、国际救援队……是他们用雷厉风行的速度和视死如归的血肉之躯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生命的晴空,缔造并诠释了这样一组沉甸甸的数据。

    “面对突然降临的地震灾害,中国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各个部门和普通老百姓都表现出了对个体生命的无限珍重和和珍爱,同时抢险应急机制、方案、措施严密有效,后期救助帮扶速度神速、措施得力,极大地减少和降低了伤亡数字的上升,更值得称赞的是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代表的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抢等组成的险救援队伍成为抗震救灾最前线的排头兵……”一向以挑剔苛刻见长的外国媒体对中国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语中的,从1998年的抗洪救灾到今年的抗凝冻保生产再到5.12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必定是可亲可敬的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官兵,还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以及千千万万个救灾志愿者、国际救援队……道路被毁坏了,他们就背负起简单的工具和医疗器械徒步前行,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们就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扒开废墟瓦砾寻找幸存的生命。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们冒着可能突然倒塌的高楼、泥石流、山体滑坡、滚石、堰塞湖、浓雾等危险的威胁,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铜墙铁壁一样的身躯为生者撑起了生命的天空,为死难者维护了最后的尊严。有的甚至怀着丧妻失子亡故父母亲戚的巨大悲痛,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抗灾最前线。他们不倒的身影和气贯长虹的精神气节让灾区的老百姓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重建家园的信心,成了群众在面临灾难与恐惧侵扰时的顶梁柱、主心骨。

     感恩并非感激。感激仅仅是一种小我的、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一种等量交换的代名词,远远不能与感恩这样一种血浓于水、鱼水深情的民族气节相提并论。感恩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灵魂深处释放出来,包含了太多的牵挂、念想、情与情相溶、心与心相通的朴素大爱的深刻。比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所有经历和没有经历过这场劫难的人都会时时刻刻记起废墟上、瓦砾中、山道上、河谷中、乱石里那些熟悉可亲的面孔、铿锵的脚步、脱去手套后血肉模糊的双手、流过脸膛的汗水、泪水。记起背负着一个个伤者飞奔的宽厚肩膀、因一条条生命迟迟无法解救出来时那焦急的哭音……忘记意味着背叛,记住是为了更好的崛起。记住那些身影,我们就记住了一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日子里火一般的温馨暖意、人间的至真大爱。灾难总会过去,和煦的春风就要习习吹起。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在温馨的万家灯火中休闲漫步,让我们记起这些不屈的身影,当我们面对工作与人生的压力和挫折,让我们记住这些身影,当我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也让我们记住这些身影,并从中寻找做人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这些,是对成千上万个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身影的最好感恩。

     感恩不是感激,更不是索取,让我们每一个人怀一颗感恩之心,记住抗灾前线那些跋涉的身影。


请各位老师和文友点评,向灾区人民致哀,向英雄们致敬!!!


地址:贵州盘县洒基镇土城矿宣传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3 21:26:41 | 查看全部
怀一颗感恩之心,是美德,更是一种品质,有了感恩之心,我们的世界就会多些动力,灾难面前那些勇敢的身影,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谢谢作者的支持!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12:29:03 | 查看全部
谢谢蓝鹰老师的点评。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学会感恩,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了希望,和谐就有了保障。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