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36|回复: 1

一束焊花一首歌

发表于 2012-4-27 10:00: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束焊花一首歌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十四车间高凤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14车间高凤林班组,是一个特种熔融焊接班组,承担着我国多种武器、运载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等系列部组件和发动机机架的焊接工作。2005年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高凤林班组”。高凤林班组现有17名成员,其中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助理技师1人,高级工4人,中级工2人,初级工2人,平均年龄34岁。组长高凤林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等荣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受邀参加国庆阅兵。他是自学成才、敢于创新、岗位报国的高技能人才的突出代表,是班组的灵魂人物。
  长期以来,班组成员在高凤林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崇尚技术,团结敬业,既注重传承又突出创新,依托班组建设工程系统理论,从管理、技术、思想到目标、责任、落实整体拉动式效应明显,作用突出。在他的带领下,组员江东、孙敏力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一个班组有3个全国技术能手实属罕见。他们岗位报国,在大运载长征五号、北斗导航、探月工程、高新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任务中写下了辉煌的战绩,为确保航天型号产品成功研制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以打造学习型高技能团队为目标,抓学习创新
  高凤林班组自觉按照“创建学习型班组,培育智能型职工”的要求,高度重视自身学习和培养,把学习同工作一样对待,一样要求,强调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从而形成了“上班讲学习、下班忙充电”的良好风气。为适应氩弧焊技术的复杂性和焊接材料的不断更新,班组提出学习观:技术上精益求精,理论上多学多思,方法上触类旁通。高凤林班组不断创新工艺操作方法,优化工艺流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QC成果优秀奖等一百多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班组努力搭建岗位成才的人才育成平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岗位练兵、“师带徒”、“一带一”、生产培训等活动,提升班组成员的操作技能。为拓宽视野,与唐建平班组、许振超班组、本车间工艺组、院设计单位的班组等厂内外10多个班组结为互助班组,进行现场技术交流和攻关活动,通过此类交流,班组不但把实践感受融入到设计和工艺思路中,同时班组也学到了很多设计初衷和工艺理念,解决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2007年,高凤林应邀参与了丁肇中教授主持的由16个国家参与的低温超导反物质与暗物质探测器系列工程的研制,主导完成了工艺方案的制定,获得国际宇航评审机构的认可,被丁老委任以NASA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的实施。
  高凤林班组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让做人做事有准则的传统美德成为团队的工作品质;观看《亮剑》、《士兵突击》,激励组员士气。“心想人人、我为人人”是班组的座右铭,要求组员将个人价值、团队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多方引导将每个组员的上进心转变为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一次,南苑机场有关方面慕名请高凤林修复空军一架图-154飞机上出现局部裂纹的发动机尾喷管。谁知,高凤林来到机场后,却遭到俄方维修专家的拒绝。这位专家连连摇头说,你们不行,必须派一架飞机回俄国接他们的人员和设备。高凤林的心中顿时涌动起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通过翻译告诉对方:“我十分钟之内就能把它焊好!” 事实证明,高凤林不是“吹牛”。焊完后,外国专家反反复复检查了好几遍,面带微笑对高凤林竖起了大姆指。高凤林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中国高技能人才的高超水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二、以引领行业、追求卓越为目标,抓技术创新
  创新是中国航天的灵魂,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引领行业,创造卓越。高凤林班组勇于创新,先后出色完成了我国多种常规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和长征三号系列三子级液氢液氧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等系列部组件和发动机机架,以及多种轨道姿态控制发动机焊接结构件的研制生产,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该组正在进行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系列部组件和先进上面级发动机等部组件的焊接技术攻关。
  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火箭使用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是我国现有比冲最高的火箭动力装置。发动机采用的螺旋管束式喷管延伸段由248根壁厚不到1毫米的细方管组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米,不允许有任何烧穿和焊漏,否则损失将达百万。这种奇特结构喷管的焊接难度在于方管壁厚太薄,缩比件试验阶段,一次又一次烧穿和焊漏。高凤林班组经过不断摸索,改进了工艺参数,付出了难以想象的高强度劳动,避免了烧穿和焊漏现象,终于成功地焊出了我国第一台螺旋管束式喷管。该项产品接受国家焊接协会评审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荣获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在航天高密度发射和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班组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每年都解决10多项焊接工艺难题。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攻克长三甲系列氢氧发动机阀座组件软钎焊的生产工艺难关。长三甲系列氢氧发动机阀座组件的生产对高凤林班组来说是一项跨行业生产,以前在其他单位生产质量无法保证,合格率低,经常是用超倍的数量来保证质量和进度,报废量极大。班组接受此任务后,在高凤林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高理论、高技能优势集智攻关,经过不断的试验,终于摸索出影响生产质量的浸润和气泡两大工艺难关的产生机理,并进行综合控制,效果良好。在特种车一部件的加工过程中,高凤林班组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原有工艺方案采用冷焊法和综合工艺优化方案,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焊接变形,避免了焊后繁重的校形工作,成功地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一个月内比兄弟单位采用热焊法多生产3套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以“确保质量、确保成功”为目标,抓质量创新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直接关系着每次发射任务的成败。多年来,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技术攻关,高凤林班组始终把质量视为班组的生命,“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是高凤林班组的质量管理目标。为确保焊接质量,要求组员生产前做到吃透技术、吃透工艺、吃透材料;强调焊接一次成。生产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精心操作,执行“三检制”,班组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现场跟踪考察记录》等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班组围绕科研生产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QC成果《消除某型号推理室圆筒定位焊点的裂纹》荣获部级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奖。多年来,该组从未出过重大质量事故,焊接的发动机喷管和燃烧室等产品装箭使用后成功率达100%。
  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高凤林班组经常自己动手组装设备或合理改造设备。某型号部件需要利用自动埋弧焊完成,可产品上的焊缝长达近10米,车间当时的设备无法满足焊接要求,高凤林班组“攒”出了一台埋弧自动焊集成系统。这套系统中,除了焊机头是新购置的外,其余部分都是从车间现有旧焊机上拆下的。实践证明,这套焊接系统既满足了产品在焊缝长度方面的要求,又满足了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X光检验的合格率达到100%,同时使原来焊接一件产品的时间由半个月缩减到十几个小时,不仅受到焊工的欢迎,而且得到焊接设备制造商的好评。又如为焊接某重点型号芯级主推发动机研制出多功能气体保护装置,节省购置设备经费一百多万元。
  四、以建设和谐的职业化团队为目标,抓管理创新
  高凤林班组坚持“团结、和谐、创新、发展”的班组理念,搭建聚力争先的班组管理平台。班组从基础管理、文化建设、工作业绩、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和考核,着重规划了建家、6S、考核、激励、文化、创新、TPM等层面的活动。在生产中形成了两长九员的班组组织管理模式,即行政组长和工会小组长;宣传员、质量员、安全员、消防员、工时统计员、生活福利员、信息管理员、6S管理员、TPM推行员。班组提倡有序竞争,根据生产任务实际开展劳动竞赛,每月依据工作量、工时、6S、质量、安全、TPM等情况评选最佳文明标兵。2007年在厂首届班组文化周活动中,高凤林班组荣获“特色文化班组”,《班组园地》荣获一等奖。在全厂开展的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中,高凤林班组第一批通过了“模范小家”验收。
  高凤林班组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打造和谐高效的团队。焊接质量受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因此班组倡导以情促管,营造工作上彼此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和谐氛围,使组员保持最佳状态。但以情促管决不是以情代管,在工作中要求组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氩弧焊班组管理制度》、《班组各项考核细化表》、《氩弧焊班组工作守则》等36项制度,并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2008年面对增长一倍左右的工作量,班组成员士气高昂、协作攻关,优化长三甲、长三乙发动机大喷管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多工位操作、精益生产、压迫式流水作业法等,使产能提高了近一倍。
  “攻关不畏难”是高凤林班组多年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品德。这种品德不仅表现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攻关中,而且还表现在平时一些急难险重的生产中。有一次,厂里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高凤林班组承担特种车某部件的焊接任务。班组从没有生产过这种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所有对接焊缝必须百分之百地进行X光检测。为缩短周期,他们几乎天天干到半夜,连续奋战三个月,完成了首台样车的部件焊接任务,显示出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一束焊花一首歌。高凤林班组集中体现着航天人“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理念,闪耀着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团队崇尚技术、敬业创新的职业精神。2006年高凤林班组荣膺中央国有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称号,200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连续四年荣获一院神箭金牌班组。面对荣誉,组长高凤林说:“作为技术工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产品;作为航天人,选择航天,奉献航天,忠诚航天,热爱航天,我们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17:10:1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