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药品市场安全重奖才有“举报勇夫”
“毒胶囊”存在数年,成为行业“公开秘密”,所谓“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就是行业“潜规则”。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也源自行业“潜规则”。“染色馒头”曝光后,上海有关监管机构就透露,超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商,过期食品被生产企业重新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即是行业“潜规则”。
既然是行业公开的“潜规则”,监管机构为何多年视而不见?这又与监管失责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有人举报。最清楚这些“潜规则”的是行业中人,尤其是一线生产工人。为什么少有人举报?关键是利益。只有举报利益足够大时,才能促使人主动举报。
做到此点,首先要畅通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让人便于举报,放心举报。再有,建立举报基金。对违规违法企业进行重罚,罚金作为举报基金来源,奖励给举报人。再有,也是最重要一点,举报人的奖励额度。可以采取举报案件市值(至少50%比例,金额上不封顶)、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给予重奖。只有重奖才有“勇夫”,就拿生产“毒胶囊”的员工来说,如果有便捷的举报渠道,并清楚知道自己举报后能获取远远大于他现在工资的利益时,就会有足够动力促使他举报。重奖还能催生职业举报人,这些“民间监管”将有效弥补 “政府监管”的不足。
几乎每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都与监管失责有关,而监管不到位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源,可见,只有全员参与监管,才能真正织就一张“严密无缝”的市场安全网。这或许才是解决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治本之策——当发现问题、有毒食品、药品的每一个公民都拿起电话举报时,市场安全一定会得到净化。 |